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木麻黄论文

华南沿海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鉴别及其遗传多样性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引言第15-19页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5-16页
        1.1.2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16页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6-19页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第19-20页
        1.2.2 研究目标第20页
        1.2.3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及其指纹图谱构建第22-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2.1.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1.2 研究方法第24-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2.1 华南沿海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基因分型第29-30页
        2.2.2 我国沿海主栽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鉴别及其分布特点第30-32页
        2.2.3 木麻黄的EST-SSR特征指纹图谱的构建第32-34页
    2.3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两种标记方法对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差异分析第35-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3.1.1 试验材料第36页
        3.1.2 研究方法第36-3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7-46页
        3.2.1 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7-43页
        3.2.2 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3-45页
        3.2.3 形态标记和分子标记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第45-46页
    3.3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亲缘关系分析第47-5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4.1.1 试验材料第48-49页
        4.1.2 研究方法第4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4.2.1 无性系样品及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第49-52页
        4.2.2 天然种质材料与人工林无性系材料的关系第52-53页
        4.2.3 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亲缘关系第53-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5-63页
    5.1 主要结论第55-57页
        5.1.1 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品种鉴定及其指纹图谱的构建第55-56页
        5.1.2 形态与分子标记两种方法评价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第56页
        5.1.3 华南沿海地区主栽木麻黄的地理起源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第56-57页
    5.2 讨论第57-62页
        5.2.1 EST-SSR标记的优点和效果第57-58页
        5.2.2 品种鉴定第58页
        5.2.3 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DNA指纹图谱构建第58-59页
        5.2.4 利用形态标记分析木麻黄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鉴定第59-60页
        5.2.5 木麻黄防护林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0-61页
        5.2.6 主栽木麻黄无性系的地理起源推断第61-62页
    5.3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2页
附录第72-77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根系及土壤特性研究
下一篇:金芪降糖片体内外多成分分析及其对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小鼠中的药动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