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生物学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棉花黄萎病的发现、分布及危害 | 第11页 |
| ·微菌核研究 | 第11-18页 |
| ·微菌核的超微结构 | 第12页 |
| ·微菌核在土壤中的分布 | 第12页 |
| ·微菌核的形成条件 | 第12-15页 |
| ·微菌核萌发与侵染 | 第15-16页 |
| ·微菌核存活 | 第16-17页 |
| ·微菌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大丽轮枝菌的微菌核形成条件的优化 | 第18页 |
|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 ·供试菌株、试剂及培养基 | 第19-20页 |
|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 ·菌株XJ2008 单孢系的分离方法 | 第20页 |
| ·致病性测定 | 第20-21页 |
| ·微菌核的获得 | 第21页 |
| ·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 第21页 |
| ·玻璃纸的准备 | 第21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1页 |
| ·接菌培养 | 第21页 |
| ·微菌核的分离 | 第21页 |
| ·微菌核数量和直径测量方法 | 第21-22页 |
| ·不同培养基对微菌核产生的影响 | 第22页 |
| ·温度对微菌核产生的影响 | 第22页 |
| ·pH 值对微菌核产生的影响 | 第22页 |
| ·糖溶液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22页 |
| ·温度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22页 |
| ·pH 值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22页 |
| ·微菌核的致死温度 | 第22-23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 ·微菌核形成条件的优化 | 第24-29页 |
| ·培养基对微菌核产生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温度对微菌核产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 ·pH 对微菌核产生的影响 | 第26-28页 |
| ·微菌核产生条件的测试 | 第28-29页 |
| ·微菌核的萌发条件 | 第29-33页 |
| ·营养液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温度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30-31页 |
| ·pH 值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 | 第31页 |
| ·微菌核的致死温度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形成条件 | 第33页 |
|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萌发条件 | 第33-34页 |
|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致死温度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