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简要分析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地理标志的理论分析 | 第17-25页 |
·地理标志概念 | 第17-19页 |
·TRIPS的由来及国际通行的地理标志概念 | 第17-18页 |
·我国法规中的地理标志概念 | 第18页 |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概念 | 第18-19页 |
·地理标志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9-21页 |
·地理标志与产地标记的关系 | 第19-20页 |
·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关系 | 第20-21页 |
·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其他类地理标志的关系 | 第21页 |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主要特征及其国际保护 | 第21-23页 |
·我国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地理标志农产品国际保护的基本情况 | 第25-36页 |
·国际多边条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25-29页 |
·《巴黎公约》对产地标志和原产地标志的保护 | 第25-26页 |
·《马德里协定》对产地标志和原产地标志的保护 | 第26页 |
·《里斯本协定》针对原产地标志的重点保护 | 第26-27页 |
·TRIPS协议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27-29页 |
·国际地区间条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29页 |
·欧盟规定2081/92 号 | 第29页 |
·《莫克索议定书》和《中美洲工业产权公约》 | 第29页 |
·国际双边条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29页 |
·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评析 | 第29-32页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 | 第30-31页 |
·专门法保护模式 | 第31页 |
·商标法保护模式 | 第31-32页 |
·国外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概况 | 第32-36页 |
·法国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 第32-33页 |
·美国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 第33-34页 |
·德国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 第34页 |
·日本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 第34-35页 |
·经验和启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现状 | 第36-50页 |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简介 | 第36-41页 |
·回顾我国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历史 | 第41-44页 |
·初始阶段(1985 年~90 年代初) | 第41-42页 |
·发展形成阶段(1993 年~2001 年) | 第42-43页 |
·进一步发展阶段(2001 年~至今) | 第43-44页 |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制度评析 | 第44-50页 |
·立法上存在的不足 | 第45-47页 |
·实际使用上的问题 | 第47-50页 |
第五章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 | 第50-71页 |
·明确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关系主体 | 第50-51页 |
·申请者的资格认定 | 第50-51页 |
·使用者的主体范围 | 第51页 |
·管理者的职能 | 第51页 |
·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51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机制完善思路 | 第51-55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 | 第51-54页 |
·《地理标志法》设计构想 | 第54-55页 |
·完善我国现有的地理标志管理制度 | 第55-59页 |
·地理标志的注册制度 | 第55-57页 |
·地理标志的质量管理制度 | 第57-58页 |
·地理标志的行业协会制度 | 第58-59页 |
·地理标志农产品法律保护机制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9-70页 |
·博弈方设定 | 第60页 |
·博弈模型分析假设 | 第60页 |
·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 第60-66页 |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