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 | 第11页 |
·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2页 |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涵义与计算方法 | 第13-14页 |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定义 | 第13页 |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 | 第13-14页 |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计算方法 | 第14页 |
·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原理 | 第14-18页 |
·忽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 | 第14-15页 |
·重视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古典经济学 | 第15-18页 |
第三章 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分析 | 第18-24页 |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来源结构及变化情况 | 第18-21页 |
·2008年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的原因分析 | 第21-24页 |
·风调雨顺农业大丰收 | 第21页 |
·惠农政策的切实有效的实施 | 第21-22页 |
·农产品再加工促进产业化发展 | 第22页 |
·农产品优势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 第22-23页 |
·回乡创业带来无限潜力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河南省农民收入面临的形势 | 第24-25页 |
·农民增收任重而道远 | 第24页 |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不足 | 第24页 |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 第24页 |
·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 第24-25页 |
·农民负担出现反弹 | 第25页 |
·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农产品成本高,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 第25页 |
·农业结构不合理 | 第25-26页 |
·非农就业岗位不足,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 | 第26页 |
·城镇化水平低 | 第26页 |
·农民负担过重,农业不合理费用过多 | 第26-28页 |
第五章 增加河南省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 | 第28-46页 |
·从实际出发,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28-30页 |
·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 第28页 |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 第28-29页 |
·处理好发展产业化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 | 第29页 |
·着力培养龙头企业,兼顾龙身、龙尾建设 | 第29页 |
·创新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 第29-30页 |
·充分挖掘农业发展的内部潜力 | 第30-31页 |
·挖掘粮食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潜力 | 第30页 |
·确立大农业观念,积极向农业生产要效益 | 第30-31页 |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 第31-33页 |
·高度重视非农产业发展 | 第32页 |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 第32页 |
·规范乡镇企业管理 | 第32页 |
·加大对农村非农产业扶持力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第32-33页 |
·加强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 | 第33-36页 |
·继续加强农业保护 | 第33页 |
·营造良好的增收环境 | 第33-34页 |
·加强落实各种补贴政策 | 第34-35页 |
·搞好农民增收服务工作 | 第35页 |
·加快农村费改税进程 | 第35-36页 |
·加强外部扶持和制度创新 | 第36-38页 |
·统筹规划,建立财政预算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37页 |
·统筹城乡发展 | 第37页 |
·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 第37-38页 |
·加大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 第38-46页 |
·遵照政府规划,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39-40页 |
·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 | 第40页 |
·发展特色经济,引导向产业化发展 | 第40-42页 |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分散农业投资风险 | 第42页 |
·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对新的行业的投资力度 | 第42-43页 |
·继续做好信息系统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员工素质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