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环境责任保险总论 | 第17-35页 |
第一节 环境责任保险的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建立环境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7页 |
一、现行救济手段的需要 | 第19-20页 |
二、社会正义的需要 | 第20-22页 |
三、法的效率价值的要求 | 第22-23页 |
四、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第23-25页 |
五、履行国际义务,融入国际社会的要求 | 第25-26页 |
六、减少政府环境压力的需求 | 第26页 |
七、强化环境管理,预防环境损害,保护环境的需要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5页 |
一、需求可行性 | 第27-29页 |
二、实践可行性 | 第29-30页 |
三、理论基础与法律基础保障 | 第30-33页 |
四、物质基础保障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国际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68页 |
第一节 背景、发展和兴起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现状和特点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设计 | 第39-47页 |
一、环境责任保险承保范围 | 第39-40页 |
二、环境责任保险险种设计 | 第40-41页 |
三、国外环境责任保险的几种主要模式 | 第41-47页 |
(一) 美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 | 第43-44页 |
(二) 瑞典环境责任保险模式 | 第44页 |
(三) 德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 | 第44-45页 |
(四) 英国环境责任保险模式 | 第45-46页 |
(五) 日本环境责任保险模式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国外关于环境责任保险之责任研究 | 第47-60页 |
一、美国关于环境责任保险之责任研究 | 第49-52页 |
(一) 环境责任范围及其除外责任 | 第49-50页 |
(二) 环境损害责任性质 | 第50-52页 |
二、德国环境责任保险之责任研究 | 第52-53页 |
三、法国关于环境保险的责任研究 | 第53-54页 |
四、瑞典关于环境保险的责任研究 | 第54页 |
五、印度关于环境保险的责任研究 | 第54-55页 |
六、欧盟环境责任指令 | 第55-57页 |
七、日本关于环境保险的责任研究 | 第57-60页 |
第五节 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发展趋势 | 第60-62页 |
第六节 西方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62-68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概述 | 第68-103页 |
第一节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现状与思考 | 第68-88页 |
第二节 目前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的困境 | 第88-91页 |
第三节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 | 第91-97页 |
一、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91-93页 |
二、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93-96页 |
三、政府对发展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影响 | 第96页 |
四、保险公司对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 | 第96-97页 |
五、公民的环保意识对发展环境责任保险中的影响 | 第97页 |
第四节 构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中的难点问题 | 第97-103页 |
一、关于累积性环境污染事故能否纳入承保范围 | 第98页 |
二、关于损失赔付范围应该如何界定的问题 | 第98-100页 |
三、关于投保模式的选择问题 | 第100-101页 |
四、对于其他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 | 第101-103页 |
第四章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体系的构建 | 第103-143页 |
第一节 保险模式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保险险种 | 第105-107页 |
第三节 保险责任范围及除外责任 | 第107-117页 |
第四节 费率厘定 | 第117-122页 |
第五节 索赔时效 | 第122-124页 |
第六节 责任限额和免赔额 | 第124-126页 |
第七节 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及保险人的代位追偿权 | 第126-138页 |
第八节 承保机构及保险人的风险分散机制 | 第138-143页 |
第五章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外部环境建设 | 第143-151页 |
第一节 有效监管环境风险 | 第143-144页 |
第二节 完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的投保意识 | 第144-146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146-151页 |
结语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5页 |
致谢辞 | 第155-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