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一)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二)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3页 |
三、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 中国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 第14页 |
(三) 特质的界定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李嘉诚 | 第15-23页 |
一、李嘉诚概况 | 第15-17页 |
二、李嘉诚的奋斗人生 | 第17-23页 |
(一) 李嘉诚走向成功的拐点 | 第17页 |
(二) 李嘉诚走向成功的理念 | 第17-23页 |
第二章 中国企业家李嘉诚 | 第23-34页 |
一、企业家李嘉诚 | 第23-25页 |
二、中国企业家李嘉诚 | 第25-29页 |
(一)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 第25-26页 |
(二) 李嘉诚的特质 | 第26-29页 |
三、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 | 第29-34页 |
(一) 家长式领导 | 第29-30页 |
(二) 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 第30-31页 |
(三)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 第31-32页 |
(四) 重视道德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李嘉诚走向成功所秉承理念的形成机制 | 第34-40页 |
一、童年阶段的李嘉诚 | 第34-37页 |
(一) 故乡和家族的影响 | 第35页 |
(二) 家庭的影响 | 第35-37页 |
二、青少年期的李嘉诚 | 第37-40页 |
(一) 逃难经历 | 第37-38页 |
(二) 打工经历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