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小量程质量特性集成测量方法及设备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质量特性参数测量及其设备概述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7页 |
·课题的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课题的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创新点 | 第18-19页 |
·课题完成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质量质心集成测量设备的研究 | 第20-33页 |
·测量设备系统的组成 | 第20-22页 |
·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20-21页 |
·测量系统的软件组成 | 第21-22页 |
·质量质心测量台主体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质量质心测量原理 | 第23-27页 |
·质量测量原理 | 第23-24页 |
·质心测量原理 | 第24-27页 |
·质量和质心的测量步骤 | 第27-28页 |
·质量质心测量误差分析 | 第28-31页 |
·质量测量误差 | 第28页 |
·质心测量误差 | 第28-30页 |
·试验算例分析 | 第30-31页 |
·测量试验精度及结论 | 第31-33页 |
·测量试验精度检测 | 第31-32页 |
·测量试验结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转动惯量测量设备的研究 | 第33-46页 |
·测量设备系统的组成 | 第33-35页 |
·测量设备硬件部分 | 第33-34页 |
·测控软件部分 | 第34-35页 |
·测量设备机械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机械主机结构 | 第35-36页 |
·试验工装结构设计 | 第36页 |
·试验工装的三维设计 | 第36-41页 |
·Solidwork绘制零件 | 第36-37页 |
·旋转轴有限元分析 | 第37-39页 |
·Solidwork绘制装配体 | 第39-41页 |
·转动惯量测量原理 | 第41页 |
·转动惯量的测量 | 第41-44页 |
·转动惯量测量步骤 | 第42页 |
·样件转动惯量测量 | 第42-43页 |
·产品转动惯量测量 | 第43-44页 |
·转动惯量测量误差分析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惯性积测量技术研究 | 第46-58页 |
·惯性椭球概念及测量原理 | 第46-48页 |
·惯性椭球概念 | 第46-47页 |
·惯性椭球测量原理 | 第47-48页 |
·惯性椭球法测量惯性积 | 第48-53页 |
·测量样件六姿态惯性张量 | 第48-50页 |
·测量产品六姿态惯性张量 | 第50-53页 |
·立式动平衡法测量惯性积 | 第53-57页 |
·立式动平衡法测量原理 | 第53-54页 |
·惯性积计算方法 | 第54-55页 |
·标准样件惯性积测量 | 第55-57页 |
·惯性椭球与立式动平衡的对比 | 第57-58页 |
第五章 高精度集成测量设备工程实践 | 第58-60页 |
·质量质心集成测量设备的工程应用 | 第58-59页 |
·转动惯量测量设备的工程应用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今后进一步的工作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Ⅰ 用户使用证明 | 第66-68页 |
附录Ⅱ 质量质心计算程序 | 第68-69页 |
附录Ⅲ 转动惯量测量程序 | 第69-7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