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锅炉构造论文--燃烧装置论文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内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原理第18-19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结构原理及性能指标第19-21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结构原理第19-20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性能指标第20-21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研究现状第21-22页
   ·弯管内气固流动研究综述第22-27页
     ·气固两相流动的测量技术第22-24页
     ·弯管内气固流动研究现状第24-2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7-30页
     ·课题的提出第27-28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流场特性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第30-51页
   ·实验系统及测量方法第30-32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结构设计第30页
     ·实验系统第30-31页
     ·实验参数及测点布置第31页
     ·实验测量仪器及精度第31-32页
   ·数值模拟方法第32-35页
     ·湍流模型第32-33页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第33-34页
     ·模拟参数设定第34-35页
   ·结果及分析第35-44页
     ·速度分布第35-38页
     ·湍流动能分布第38-40页
     ·叶片表面速度分布第40-44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流场的显示第44-49页
     ·流动显示技术简介第44页
     ·激光片光系统第44-45页
     ·实验方法第45页
     ·流场显示结果第45-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气固两相PDA实验研究第51-74页
   ·PDA测量系统介绍第51-54页
     ·PDA测量系统组成第51页
     ·PDA测量原理第51-52页
     ·PDA测量精度及误差分析第52-53页
     ·PDA探头布置第53-54页
   ·实验系统介绍第54-57页
     ·实验系统第54-56页
     ·实验参数及测点布置第56页
     ·气相示踪粒子粒径的确定第56-57页
   ·结果及分析第57-73页
     ·浓缩器内气固两相速度分布第57-67页
     ·浓缩器内颗粒粒径分布第67-70页
     ·浓缩器内颗粒浓度分布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及磨损预测第74-101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第74-94页
     ·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第74-78页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第78页
     ·求解方法第78-80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80-82页
     ·模拟方案第82-83页
     ·收敛性的判定第83-85页
     ·结果及分析第85-94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磨损预测第94-99页
     ·磨损的定义及分类第94-95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的磨损机制第95页
     ·本文中叶片磨损的研究方法第95-97页
     ·叶片磨损的预测结果及分析第97-98页
     ·浓缩器叶片磨损的工业实验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可换向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结构优化研究第101-114页
   ·引言第101页
   ·无油和少油点火技术第101-102页
   ·锅炉及燃烧装置概述第102-103页
     ·锅炉本体第102页
     ·锅炉燃烧系统第102-103页
     ·点火系统第103页
   ·锅炉小油枪点火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103页
   ·小油枪直接点火燃烧器结构改进方案第103-107页
     ·可换向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提出第103-104页
     ·燃烧器设计结构第104页
     ·可换向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第104-105页
     ·可换向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结构的优化设计第105-106页
     ·可换向百叶窗煤粉浓缩器性能研究方法第106页
     ·基本参数及边界条件第106-107页
   ·结果与讨论第107-111页
     ·锅炉正常运行工况下浓缩器性能及流场分布第107-108页
     ·锅炉点火工况下浓缩器性能及流场分布第108-111页
   ·#06 锅炉下层燃烧器改后冷态工业实验第111-112页
     ·实验方法第111页
     ·实验结果第111-112页
   ·热态运行效果第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6章 浓缩器形式对四角切圆水平浓淡燃烧锅炉运行的影响第114-139页
   ·90°弯管内气固流动特性研究第114-124页
     ·实验方法第114-116页
     ·弯头入口流场均匀性分析第116-119页
     ·结果及分析第119-124页
   ·浓缩器形式对四角切圆水平浓淡燃烧锅炉运行的影响第124-137页
     ·锅炉及燃烧装置概述第125-127页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127-128页
     ·原因分析第128-136页
     ·设备改造及效果第136-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结论第139-141页
研究工作的未来展望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个人简历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铌锌酸铅—钛酸铅铁电单晶机电性能与畴结构关联性研究
下一篇:粗糙颗粒动理学及流化床气化炉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