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一、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研究 | 第10页 |
二、住房保障补贴方式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住房过滤”理论的研究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 | 第11-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四、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住房保障概述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住房保障的概念 | 第14-15页 |
一、住房保障的概念 | 第14页 |
二、我国住房保障概念的演变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容 | 第15-17页 |
一、保障主体 | 第15-16页 |
二、保障对象 | 第16页 |
三、保障方式与标准 | 第16页 |
四、保障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住房保障的模式 | 第17-19页 |
一、福利性住房保障模式和选择性住房保障模式 | 第17-18页 |
二、政府公房建设模式、住房建设模式和住房控租模式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19-23页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住房制度 | 第19页 |
二、改革开放后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 第19-23页 |
第三章 财政参与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第一节 重要意义 | 第23-25页 |
一、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权利 | 第23页 |
二、保障人权的需要 | 第23-24页 |
三、住房兼具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 第24页 |
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需要 | 第24页 |
五、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24-25页 |
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第25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一、住宅是生活必需品 | 第25-26页 |
二、住房具有正外部性 | 第26页 |
三、住宅政策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6-27页 |
四、住房市场的特殊性决定政府必须建立住房保障制度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概况 | 第28-30页 |
一、保障对象 | 第28页 |
二、住房保障的形式 | 第28-30页 |
三、审查制度 | 第30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评价 | 第30-34页 |
一、取得的成就 | 第30-32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财政原因 | 第34-36页 |
一、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 | 第34页 |
二、廉租住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 第34页 |
三、现行财政体制不合理导致动力不足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财政政策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原则 | 第36页 |
一、适度原则 | 第36页 |
二、应保尽保的原则 | 第36页 |
三、差异化原则 | 第36页 |
第二节 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具体对策 | 第36-43页 |
一、明确政府财政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 第36-37页 |
二、合理确定财政对住房保障的投入规模 | 第37-40页 |
三、切实落实好住房保障资金 | 第40页 |
四、执行好住房保障的各项财政优惠政策 | 第40-41页 |
五、合理确定住房保障的广度和深度 | 第41页 |
六、为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提供财政支持 | 第41-42页 |
七、增加对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财政支持力度 | 第42页 |
八、完善分税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财力 | 第42页 |
九、加强住房保障资金的管理 | 第42-43页 |
十、完善与住房保障相关的税收制度 | 第43页 |
第三节 完善城市住房保障的配套措施 | 第43-46页 |
一、强化地方政府保障责任 | 第43页 |
二、实施严格、规范、程序化的准入和退出管理,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第43-44页 |
三、做好住房保障的规划 | 第44-45页 |
四、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