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写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纳米材料的概述 | 第10页 |
第二节 纳米粒子的特性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湿法化学合成法 | 第11-12页 |
·光化学合成法 | 第12页 |
·电化学合成法 | 第12-13页 |
·微波合成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3-15页 |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第五节 本文拟达到的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0页 |
第二章 三聚氰胺诱导柠檬酸根包被金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及其检测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20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0-21页 |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1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1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酸度优化 | 第23-24页 |
·金纳米粒子浓度优化 | 第24-25页 |
·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 第25页 |
·共存物质的干扰 | 第25-26页 |
·三聚氰胺的检测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汞致银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蓝移实现对汞的检测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30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0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1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酸度优化 | 第33-34页 |
·银纳米粒子浓度的优化 | 第34-35页 |
·反应体系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 第35-37页 |
·汞离子的测定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在可溶性淀粉溶液中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过氧化氢的测定 | 第41-5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1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1页 |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2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制备不同浓度的银纳米粒子溶液 | 第42-43页 |
·银纳米粒子与过氧化氢的作用 | 第43-45页 |
·银纳米粒子浓度的优化 | 第45-46页 |
·对照实验 | 第46-47页 |
·酸度优化 | 第47-48页 |
·共存物质的干扰实验 | 第48-49页 |
·过氧化氢的测定 | 第49-51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3-54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