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学术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19页
     ·概念界定第11-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研究内容、创新点和不足与研究方法第19-22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创新点和不足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理论第22-44页
   ·纠纷第22-27页
     ·纠纷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第22-24页
     ·纠纷的意义第24-25页
     ·纠纷的种类和救济方式第25-27页
   ·纠纷解决机制第27-30页
     ·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第27-28页
     ·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成要素第28-30页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第30-37页
     ·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第31-32页
     ·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ADR)第32-37页
   ·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第37-44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第37-38页
     ·实现法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第38-39页
     ·弥补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的不足第39-40页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第40-41页
     ·顺应“多元化”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第41-44页
第3章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第44-54页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第44-45页
     ·政府的纠纷解决机关第44页
     ·纠纷解决的司法机关第44-45页
     ·纠纷解决的民间组织第45页
   ·立法进程第45-47页
   ·实践尝试第47-50页
     ·枫桥经验第47-48页
     ·江苏南通“大调解”第48-49页
     ·东莞“5+3”模式第49-50页
   ·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主要类型第50-54页
     ·人民法院的诉讼制度第50-51页
     ·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第51-54页
第4章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第54-62页
   ·迷信诉讼第54-55页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不完善第55-56页
     ·司法调解的立法缺乏可操作性第55页
     ·人民调解立法不规范第55-56页
     ·民商事专门解纷立法滞后第56页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效力不足第56-57页
   ·非诉讼机制解决纠纷机制存在制度性缺陷第57-58页
     ·机构设置存在着不足第57页
     ·适用范围、管辖、基本程序和收费规定不明确第57页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内部发展不平衡第57-58页
   ·资源配置不合理第58-59页
   ·纠纷解决机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不够第59-62页
     ·ADR 与诉讼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与配合第59-60页
     ·ADR 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衔接与配合第60-62页
第5章 国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与启示第62-68页
   ·国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第62-64页
     ·美国第62页
     ·英国第62-63页
     ·德国第63-64页
     ·日本第64页
   ·国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的几点启示第64-68页
     ·积极发展ADR 机制成为国际司法改革主流第65页
     ·立法的及时跟进,提供制度化保障第65-66页
     ·尊重ADR 解决纠纷的效力第66页
     ·保留优良传统基础上借鉴域外经验第66页
     ·ADR 的发展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第66-67页
     ·注重各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协调第67-68页
第6章 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纠偏对策第68-84页
   ·转变观念,摒弃“诉讼万能”,倡导多元化解纠纷第68-69页
   ·加快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进程第69-71页
     ·传统与借鉴并重第69页
     ·注意立法的系统性第69-70页
     ·分阶段推进第70-71页
   ·增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效力第71-73页
     ·要强化诉讼对非诉讼解纷方式的支持力度第71-72页
     ·树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公信力第72-73页
   ·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建设第73-75页
     ·充分利用现有纠纷分流处理平台,规范相应机构设置第73-74页
     ·合理规定ADR 适用范围、管辖、基本程序和收费标准第74-75页
     ·有效平衡各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发展第75页
   ·合理配置解纷资源,促进纠纷解决机制协调发展第75-79页
     ·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第76页
     ·大力培育并促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第76-79页
   ·加强各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协调与衔接第79-84页
     ·诉讼机制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第80-82页
     ·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第82-84页
结语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0页
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第90-91页
本人简历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TO仲裁机制与中国政府参与研究
下一篇:我国解决域名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