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2-20页 |
1.1电化学发光 | 第12-15页 |
1.1.1电化学发光的概述 | 第12页 |
1.1.2常见的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2-15页 |
1.2金属有机框架 | 第15-17页 |
1.2.1金属有机框架的概述 | 第15-16页 |
1.2.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特点 | 第16页 |
1.2.3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3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电化学发光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基于新型Cu-MOF增敏的K2S2O8电化学发光及其在测定亚铁离子的应用 | 第20-32页 |
2.1引言 | 第20-21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2.1试剂 | 第21页 |
2.2.2仪器 | 第21-22页 |
2.2.3Cu-MOF([Cu(L)(H2O)2]n)的合成 | 第22页 |
2.2.4实验方法 | 第22页 |
2.2.5ECL测量 | 第22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2.3.1Cu-MOF的表征 | 第22-24页 |
2.3.2Cu-MOF/K2S2O8的ECL性质 | 第24-25页 |
2.3.3Cu-MOF/K2S2O8的ECL机理研究 | 第25-28页 |
2.3.4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8页 |
2.3.5Fe2+的测定 | 第28-30页 |
2.4结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基于ZIF-67衍生化的NCNTFs构建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伴刀豆球蛋白A | 第32-44页 |
3.1前言 | 第32-33页 |
3.2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3.2.1试剂 | 第33-34页 |
3.2.2仪器 | 第34页 |
3.2.3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与银纳米粒子(NGQDs@AgNP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4NGQDs@AgNPs-GOx的制备 | 第35页 |
3.2.5ZIF-67衍生化的氮掺杂碳纳米管框架(N-dopedcarbonnanotubeframeworks,NCNTFs)的制备 | 第35页 |
3.2.6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 第35-36页 |
3.2.7生物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 第36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3.1NGQDs@AgNPs的表征 | 第36-38页 |
3.3.2ZIF-67及NCNTFs的表征 | 第38-39页 |
3.3.3NGQDs@AgNPs的ECL行为的研究及发光机理 | 第39页 |
3.3.4ECL传感器的电极修饰过程的CV和ECL表征 | 第39-40页 |
3.3.5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3.3.6传感器对ConA的响应 | 第41页 |
3.3.7传感器的稳定性及特异性研究 | 第41-42页 |
3.3.8加标回收实验 | 第42-43页 |
3.4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基于Zn-MOF封装luminol构建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伴刀豆球蛋白A的研究 | 第44-59页 |
4.1引言 | 第44-45页 |
4.2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4.2.1实验试剂 | 第45-46页 |
4.2.2实验仪器 | 第46页 |
4.2.3Zn-MOF({[Zn5(μ3-OH)2(BDPP)2(H2O)2]·(DMA)3(H2O)4}n,)的制备 | 第46-47页 |
4.2.4Zn-MOF@luminol的制备 | 第47页 |
4.2.5Zn-MOF@luminol-HRP的制备 | 第47页 |
4.2.6MoS2NF@MWCNTs的制备 | 第47页 |
4.2.7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8生物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 第48-49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4.3.1Zn-MOF@luminol的ECL行为研究 | 第52-55页 |
4.3.2ECL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55页 |
4.3.3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4.3.4生物传感器的性能 | 第56-57页 |
4.3.5ConA检测 | 第57-58页 |
4.4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4页 |
总结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