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学中“意象”的现代文化阐释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 意象的含义 | 第7-9页 |
(二)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意象的文化渊源 | 第12-17页 |
(一) “象”的渊源 | 第12-14页 |
(二) “象”的含义 | 第14-15页 |
(三) “象”与“形”、“言”、“意”的关系 | 第15-17页 |
二、意象的功能 | 第17-21页 |
(一) 象性思维 | 第17-19页 |
(二) 内视审美 | 第19-21页 |
三、意象的诗学内涵 | 第21-35页 |
(一) 意象的表现手法 | 第22-28页 |
1、象征 | 第22-23页 |
2、比喻 | 第23-24页 |
3、描述 | 第24-25页 |
4、 意象群组合 | 第25-28页 |
(二)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意象 | 第28-35页 |
1、梅之高洁 | 第29-30页 |
2、竹之中直 | 第30-31页 |
3、菊之清高 | 第31页 |
4、莲之超凡 | 第31-33页 |
5、柳之缠绵 | 第33-34页 |
6、月之孤寂 | 第34-35页 |
四、意象的现代意义 | 第35-41页 |
(一) 意象中的生态意识 | 第35-37页 |
(二) 意象的审美作用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发表作品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