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葡萄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葡萄白粉病的起源和分布 | 第11页 |
| ·葡萄白粉病病原 | 第11-12页 |
| ·葡萄白粉菌的无性态 | 第11页 |
| ·葡萄白粉菌的有性态 | 第11-12页 |
| ·葡萄白粉病的症状 | 第12-13页 |
| ·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流行 | 第13-18页 |
| ·初侵染源 | 第13-14页 |
| ·病菌萌发 | 第14-16页 |
| ·病菌侵染 | 第16-17页 |
| ·病害流行 | 第17-18页 |
| ·葡萄白粉病防治研究 | 第18-20页 |
| ·化学防治 | 第18页 |
| ·利用抗病品种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葡萄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调查 | 第20页 |
| ·葡萄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 第20-24页 |
| ·葡萄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 第20-21页 |
| ·温度对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测定 | 第21页 |
| ·葡萄白粉菌潜育期的测定 | 第21页 |
| ·葡萄白粉菌空中扩散动态与田间病情相关性分析 | 第21-22页 |
| ·气象因素与葡萄白粉病发生关系的分析 | 第22-23页 |
| ·葡萄不同品种与白粉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 第23页 |
| ·果实套袋与葡萄白粉病发生关系调查 | 第23-24页 |
| ·葡萄白粉病药剂防治的研究 | 第24-26页 |
| ·室内药效测定 | 第24页 |
| ·田间药剂保护试验 | 第24-25页 |
| ·田间药剂治疗试验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 ·葡萄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调查 | 第26-27页 |
| ·葡萄白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 第27-38页 |
| ·葡萄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 第27-28页 |
| ·温度对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测定 | 第28-29页 |
| ·葡萄白粉病潜育期的测定 | 第29-30页 |
| ·葡萄白粉菌空中扩散动态与田间病情相关性分析 | 第30-33页 |
| ·气象因素与葡萄白粉病发生关系的分析 | 第33-36页 |
| ·葡萄不同品种与白粉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 第36-37页 |
| ·果实套袋与葡萄白粉病发生关系的调查 | 第37-38页 |
| ·葡萄白粉病药剂防治的研究 | 第38-41页 |
| ·室内药效测定 | 第38页 |
| ·田间药剂保护试验 | 第38-39页 |
| ·田间药剂治疗试验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附录1: 葡萄白粉病症状 | 第48-49页 |
| 附录2: 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形态 | 第49-50页 |
| 附录3: 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的萌发 | 第50-51页 |
| 附录4: 应用捕孢仪捕捉葡萄白粉菌分生孢子 | 第51-52页 |
| 附录5: 葡萄白粉菌闭囊壳形态 | 第52-53页 |
| 附录6: 葡萄白粉菌闭囊壳越冬前、后形态变化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