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碳化行为与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凝土碳化及钢筋锈蚀机理 | 第13-15页 |
·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机理 | 第13-14页 |
·混凝土的碳化反应 | 第14-15页 |
·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混凝土碳化程度评价方法 | 第16-20页 |
·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基本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矿物掺合料和养护方法的影响 | 第22-25页 |
·补偿收缩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第2章 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及其机理 | 第28-46页 |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 第28-33页 |
·原材料 | 第28-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混凝土配比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粉煤灰混凝土宏观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机理分析 | 第35-41页 |
·程实例分析 | 第41-45页 |
·项目概况 | 第41-42页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42页 |
·混凝土宏观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补偿收缩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 第46-56页 |
·实验原材料 | 第46-47页 |
·实验配比与方法 | 第47-4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49-50页 |
·干缩变形实验 | 第50-51页 |
·碳化深度分析 | 第51页 |
·微观机理讨论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养护条件对补偿收缩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72页 |
·养护湿度的影响 | 第56-6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约束条件的影响 | 第62-7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合成C-S-H凝胶的碳化机理 | 第72-84页 |
·C-S-H凝胶的合成 | 第72-75页 |
·实验原材料 | 第72-73页 |
·实验仪器 | 第73-74页 |
·C-S-H凝胶的制备 | 第74-75页 |
·合成C-S-H凝胶的微观分析 | 第75-78页 |
·合成C-S-H凝胶的物相分析 | 第75-76页 |
·形貌分析 | 第76-7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78页 |
·合成C-S-H凝胶碳化机理分析 | 第78-82页 |
·碳化产物分析 | 第78-79页 |
·碳化产物形貌分析 | 第79-8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0-81页 |
·差热—热失重分析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6章 基于显微硬度分析的混凝土碳化程度评价方法 | 第84-94页 |
·显微硬度测试原理 | 第84-85页 |
·混凝土原材料及试样制备 | 第85-88页 |
·实验原材料 | 第85-86页 |
·混凝土配合比 | 第86页 |
·混凝土试样的制备与养护 | 第86页 |
·混凝土碳化深度表征方法 | 第86-8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8-93页 |
·显微硬度与碳化深度相关性研究 | 第88-89页 |
·显微硬度法测试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 第89-91页 |
·显微硬度法测试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论文展望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