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论文选题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论文的写作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写作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基础 | 第20-32页 |
·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分析 | 第20-25页 |
·信用风险内涵 | 第20-22页 |
·客户感知信用风险 | 第22-23页 |
·信用风险特征 | 第23-25页 |
·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 第25-29页 |
·风险预警内涵及步骤 | 第29-31页 |
·风险预警内涵 | 第29页 |
·风险预警步骤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识别 | 第32-45页 |
·信用风险识别的原则及方法 | 第32-34页 |
·风险识别内涵 | 第32-33页 |
·风险识别原则 | 第33页 |
·风险识别方法 | 第33-34页 |
·警素分析 | 第34-39页 |
·C2C电子商务流程图 | 第34-36页 |
·警素归纳 | 第36-39页 |
·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4页 |
·建立原则 | 第39-40页 |
·建立方法 | 第40-41页 |
·警指确立 | 第41页 |
·指标解释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评估 | 第45-65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5-46页 |
·模糊分析法介绍 | 第45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45-46页 |
·风险评估 | 第46-62页 |
·建立评判因素集 | 第46-47页 |
·建立评判集 | 第47页 |
·确定评判因素的权重 | 第47-55页 |
·建立单因素模糊评判 | 第55-58页 |
·建立综合模糊评判 | 第58-62页 |
·判定结果及解释 | 第62页 |
·警度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建议 | 第65-72页 |
·对网络平台提供商的对策建议 | 第65-68页 |
·加强卖家的身份验证 | 第65-66页 |
·改进信用评价方式 | 第66-67页 |
·提高投诉处理率 | 第67-68页 |
·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 第68-69页 |
·完善法律条令 | 第68页 |
·惩罚力度 | 第68-69页 |
·立法模式 | 第69页 |
·对卖家违规行为的防范 | 第69-70页 |
·对卖家的商品、服务进行规范 | 第69页 |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信用意识 | 第69-70页 |
·加强安全技术的开发 | 第70-71页 |
·交易者自身网络安全保障技术 | 第70-71页 |
·信息传输安全保障技术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