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区块基本概况 | 第10-14页 |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0页 |
| ·储层特征 | 第10-11页 |
| ·储集空间特性 | 第11页 |
| ·流体性质 | 第11-12页 |
| ·渗流物理特征 | 第12页 |
| ·油藏压力、温度及油藏类型 | 第12页 |
| ·北二东东块地质储量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油藏精细描述 | 第14-21页 |
| ·油层沉积特征 | 第14-15页 |
| ·油层发育状况 | 第15-19页 |
| ·隔层发育状况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葡一组聚驱开发简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7页 |
| ·油田开发简况 | 第21-22页 |
| ·存在问题 | 第22-27页 |
| 第四章 油层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析 | 第27-31页 |
| ·剩余油分布特点 | 第27-29页 |
| ·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成因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开发方案的编制 | 第31-45页 |
| ·调整目标 | 第31页 |
|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 第31-35页 |
| ·合理井距的确定 | 第35-38页 |
| ·井网加密方案设计及优选 | 第38-43页 |
| ·配套措施工作量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实施效果 | 第45-50页 |
| ·井网加密调整,使聚驱控制程度和一类连通率明显提高 | 第45页 |
| ·分区域进行个性化调整,不同井区见效存在差异 | 第45-46页 |
| ·聚驱效果及见效动态特征评价 | 第46-47页 |
| ·分区效果及见效区域特征评价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详细摘要 | 第55-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