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5页 |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2-17页 |
·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分类 | 第13-14页 |
·共价法 | 第13页 |
·非共价法 | 第13-14页 |
·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应用 | 第15-17页 |
·色谱固定相 | 第15页 |
·传感器 | 第15-16页 |
·膜分离 | 第16页 |
·酶催化 | 第16页 |
·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 | 第16-17页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 | 第17-20页 |
·操作模式 | 第17-19页 |
·在线模式(on-line) | 第17-18页 |
·离线模式(off-line) | 第18-19页 |
·应用领域 | 第19-20页 |
·环境监测与分析 | 第19-20页 |
·食品检测与分析 | 第20页 |
·药物分析与分离 | 第20页 |
·生物与临床医学 | 第20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MI-SPME) | 第20-23页 |
·装置的结构 | 第21-23页 |
·萃取头 | 第21-22页 |
·管内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intube-MI-SPME) | 第22-23页 |
·装置的制备方法 | 第23页 |
·凃渍装填法 | 第23页 |
·原位聚合法 | 第23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25-47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DBP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合成方法 | 第25-26页 |
·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去除 | 第26页 |
·DBP 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测试 | 第26-27页 |
·平衡吸附试验 | 第26页 |
·吸附速率的测试 | 第26-27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的制备 | 第27页 |
·MI-SPE 选择性实验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45页 |
·功能单体的选择 | 第27-30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0-31页 |
·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影响 | 第30-31页 |
·模板分子与交联剂的影响 | 第31页 |
·正交试验 | 第31-33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33-36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 | 第33页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33-34页 |
·电镜扫描 | 第34-36页 |
·吸附试验 | 第36-39页 |
·平衡吸附性能的测试 | 第36-38页 |
·吸附速率的研究 | 第38-39页 |
·DBP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优化 | 第39-44页 |
·上样溶剂的选择 | 第39页 |
·正己烷上样 | 第39-40页 |
·水溶液上样 | 第40-41页 |
·选择性 | 第41-43页 |
·柱容量与穿漏试验 | 第43页 |
·耐溶剂性能 | 第43-44页 |
·重复使用次数 | 第44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 | 第44页 |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44-45页 |
·豆浆样品的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固相萃取性能研究 | 第47-61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DBP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 | 第47-48页 |
·合成方法 | 第48页 |
·聚乙烯醇的去除 | 第48页 |
·聚合物中模板分子的去除 | 第48页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聚合物吸附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吸附速率的测试 | 第49页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及萃取方法 | 第49页 |
·溶液配制 | 第49页 |
·聚合物选择性实验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微球电镜扫描图 | 第49-50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50-52页 |
·分散剂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的影响 | 第51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51页 |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51-52页 |
·正交实验 | 第52-53页 |
·吸附测试 | 第53-55页 |
·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53-55页 |
·吸附速率的研究 | 第55页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流速的选择 | 第55页 |
·淋洗剂及用量的选择 | 第55-56页 |
·洗脱剂的选择 | 第56页 |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性能测试 | 第56-58页 |
·最大柱容量 | 第56-57页 |
·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试验 | 第57页 |
·加标回收率 | 第57-58页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研究 | 第61-74页 |
·前言 | 第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1-62页 |
·MI-SPME 装置的制备 | 第62页 |
·萃取过程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装置的制备 | 第63-64页 |
·结构表征 | 第64-66页 |
·电镜扫描 | 第64-65页 |
·热重分析 | 第65-66页 |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66-68页 |
·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的选择 | 第66页 |
·搅拌速度 | 第66页 |
·萃取温度 | 第66-67页 |
·萃取时间 | 第67-68页 |
·离子强度 | 第68页 |
·MI-SPME 和 NI-SPME 的萃取性能的比较 | 第68-69页 |
·MI-SPME 和 NI-SPME 的选择性能的比较 | 第69-70页 |
·MI-SPME 与商品化的 SPME 比较 | 第70-71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 | 第71-72页 |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