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经济全球化增强了旅游景区竞争力研究的紧迫性 | 第10页 |
| ·旅游景区数量的急剧增加致使竞争日益加剧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对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简评 | 第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 2 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山岳及山岳型旅游景区 | 第18页 |
| ·竞争力与旅游景区竞争力 | 第18-19页 |
| ·资源基础理论与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 | 第19-20页 |
| ·品牌定位理论与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 | 第20-21页 |
| ·竞争优势理论与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 | 第21-22页 |
| 3 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36页 |
| ·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 ·资源禀赋 | 第22页 |
| ·环境质量 | 第22-23页 |
| ·管理状况 | 第23页 |
| ·市场条件 | 第23页 |
| ·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 第23-25页 |
| ·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3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5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25-30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0-36页 |
| ·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步骤及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 ·指标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2-36页 |
| 4 河南省重点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评价 | 第36-58页 |
| ·评价对象 | 第36-38页 |
| ·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 第38-40页 |
| ·评价结果 | 第40-56页 |
| ·竞争业绩评价 | 第40-45页 |
| ·环境竞争力评价 | 第45-49页 |
| ·竞争潜力评价 | 第49-52页 |
| ·综合竞争力评价 | 第52-54页 |
| ·结果合理性分析 | 第54-56页 |
| ·景区竞争力差异表现特点 | 第56-58页 |
| ·竞争力优势呈一边倒现象 | 第56-57页 |
| ·同一个景区指标得分差别较大 | 第57页 |
| ·区域重点景区竞争力优势尚不明显 | 第57页 |
| ·竞争力较弱景区有较大增长空间 | 第57-58页 |
| 5 提升河南省山岳型旅游景区竞争力的策略 | 第58-71页 |
| ·景区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 第58-63页 |
| ·当地旅游政策效应 | 第58页 |
| ·景区战略规划 | 第58-60页 |
| ·管理体制 | 第60-61页 |
| ·品牌定位 | 第61-63页 |
| ·旅游资源差异 | 第63页 |
| ·提升景区竞争力策略 | 第63-71页 |
| ·培育和提升资源竞争力 | 第63-65页 |
| ·打造品牌竞争力 | 第65-66页 |
| ·加强资源保护,挖掘竞争潜力 | 第66-69页 |
| ·制定严格、科学的景区规划 | 第69-70页 |
| ·理顺管理体制,增强管理竞争力 | 第70-71页 |
| 6 研究结论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71-73页 |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