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研究--京津冀冬小麦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干旱问题的严重性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干旱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干旱特征 | 第17-37页 |
·干旱等级划分 | 第17-23页 |
·气象干旱 | 第17-19页 |
·水文干旱 | 第19-20页 |
·农业干旱 | 第20-22页 |
·社会经济干旱 | 第22-23页 |
·冬小麦气候区划 | 第23-27页 |
·京津冀地区地理环境 | 第23-25页 |
·冬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 | 第25-26页 |
·冬小麦气候区划 | 第26-27页 |
·冬小麦产量资料处理 | 第27-30页 |
·趋势产量计算 | 第27-29页 |
·气象产量的计算及正态分布检验 | 第29-30页 |
·全生育期降水条件分析 | 第30-32页 |
·全生育期降水量分析 | 第30-31页 |
·气象产量与全生育期降水量相关分析 | 第31-32页 |
·各生育阶段降水条件分析 | 第32-36页 |
·各生育阶段降水量分析 | 第32-35页 |
·气象产量与各生育阶段降水量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京津冀地区干旱特征 | 第36-37页 |
3 GIS 在干旱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第37-58页 |
·GIS 概述 | 第37-38页 |
·地图投影的选择 | 第38页 |
·基本数据库建立 | 第38-39页 |
·基于GIS 的气象要素空间细化方法 | 第39-54页 |
·基于地形分析的太阳辐射资源空间细化方法 | 第39-42页 |
·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站点资料空间细化方法 | 第42-47页 |
·站点平均气温空间细化方法 | 第47-51页 |
·站点降水量空间细化方法 | 第51-54页 |
·基于GIS 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 | 第54-58页 |
·GIS 评估与区划原理 | 第54-56页 |
·GIS 评估与区划步骤 | 第56-58页 |
4 评估指标选取 | 第58-70页 |
·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 第58页 |
·干旱年份划分 | 第58-59页 |
·反映自身性质的指标 | 第59-60页 |
·冬小麦减产率 | 第59-60页 |
·冬小麦干旱风险指数 | 第60页 |
·反映自然环境的指标 | 第60-67页 |
·生态环境指标 | 第60-61页 |
·气候适宜性指标 | 第61-63页 |
·气候生产潜力指标 | 第63-66页 |
·干旱等级划分指标 | 第66-67页 |
·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指标 | 第67-70页 |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 第68页 |
·农业生产水平指标 | 第68页 |
·水利设施状况指标 | 第68-69页 |
·种植结构指标 | 第69-70页 |
5 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 第70-94页 |
·冬小麦干旱综合监测诊断 | 第70-88页 |
·自身性质 | 第70-74页 |
·自然环境 | 第74-81页 |
·社会经济环境 | 第81-88页 |
·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 第88-94页 |
·干旱风险评估 | 第88-90页 |
·干旱风险区划 | 第90-91页 |
·干旱风险分析 | 第91-94页 |
6 冬小麦干旱风险管理 | 第94-99页 |
·冬小麦增产途径 | 第94-95页 |
·冬小麦生产制约因素 | 第95-96页 |
·防、缓冬小麦干旱危害措施 | 第96页 |
·干旱风险对策 | 第96-99页 |
·非种植区 | 第97页 |
·京津廊地区 | 第97页 |
·冀东平原区 | 第97-98页 |
·黑龙港地区 | 第98页 |
·山前平原区 | 第98-99页 |
7 结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清单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