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煤层水力径向压裂石门快速揭煤技术研究及应用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石门揭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水力压裂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8-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2 石门揭煤防突技术基础理论 | 第22-32页 |
|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 第22-25页 |
|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机理 | 第25-28页 |
| ·地质构造与煤与瓦斯突出 | 第28-30页 |
| ·地质构造带煤与瓦斯突出特征 | 第28页 |
| ·地质构造带瓦斯赋存规律 | 第28-30页 |
| ·石门揭煤防突措施的设计原则 | 第30页 |
| ·水力径向压裂石门揭煤综合防突机理 | 第30-32页 |
| ·揭煤工作面卸压 | 第30-31页 |
| ·提高煤层透气性 | 第31页 |
| ·封闭瓦斯作用 | 第31页 |
| ·增强煤体塑性 | 第31页 |
| ·抽放瓦斯作用 | 第31-32页 |
| 3 水力径向压裂石门揭煤防突技术研究 | 第32-54页 |
| ·矿井概况 | 第32-35页 |
| ·矿井基本情况 | 第32页 |
| ·煤层与煤质 | 第32-33页 |
| ·地质构造 | 第33-34页 |
| ·开拓与开采方式 | 第34页 |
| ·矿井通风与矿井瓦斯等级 | 第34-35页 |
| ·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 | 第35-37页 |
| ·石门揭煤工作面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 第35-36页 |
| ·综合指标法(D、K)预测突出危险性 | 第36-37页 |
| ·前期防突措施执行情况及评价 | 第37-41页 |
|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 第40页 |
|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 | 第40-41页 |
| ·前期防突措施评价 | 第41页 |
| ·水力径向压裂石门揭煤防突技术研究 | 第41-44页 |
| ·水力径向压裂石门揭煤防突技术数值研究 | 第44-47页 |
| ·设计水力径向压裂石门揭煤防突措施 | 第47-54页 |
| ·已采取的钻孔预抽瓦斯措施 | 第48页 |
| ·水力压裂煤体变形量的测算 | 第48-49页 |
| ·设计水力压裂措施 | 第49-51页 |
| ·设计水力压裂秩序 | 第51页 |
| ·设计注水措施执行参数 | 第51页 |
| ·压裂后的强化抽放措施 | 第51-52页 |
| ·加固煤体措施 | 第52页 |
|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 第52-54页 |
| 4 水力径向压裂石门揭煤防突措施现场实施 | 第54-64页 |
| ·水力径向压裂防突措施的现场实施 | 第54-59页 |
| ·水力径向压裂后卸压强化抽放措施实施 | 第59-61页 |
| ·水力压裂区域防突措施检验 | 第61-62页 |
| ·水力压裂煤体固化措施 | 第62-64页 |
| 5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揭开煤层 | 第64-74页 |
| ·震动放炮措施 | 第64-65页 |
| ·揭煤工艺流程 | 第64页 |
| ·调整掘进方式,小断面导硐揭煤 | 第64页 |
| ·震动爆破 | 第64-65页 |
| ·过煤门过程中的防突措施 | 第65-68页 |
| ·防突措施 | 第65-67页 |
| ·煤巷(半煤巷)效果检验方法 | 第67-68页 |
| ·效检技术要求 | 第68页 |
| ·安全防护措施 | 第68-71页 |
| ·揭煤流程时间统计和经济效益分析 | 第71-74页 |
| ·揭煤流程时间统计 | 第71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1-7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页 |
|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作者简历 | 第78-8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