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2章 系统压力控制机理研究分析 | 第27-35页 |
2.1 集成供液系统概述 | 第27-28页 |
2.2 系统压力控制方式 | 第28-30页 |
2.2.1 乳化液泵站变频控制 | 第28-29页 |
2.2.2 液压控制阀控制 | 第29-30页 |
2.3 电磁卸荷系统原理 | 第30-33页 |
2.3.1 K型电磁卸荷系统 | 第31-32页 |
2.3.2 S型电磁卸荷系统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电磁卸荷系统理论特性分析 | 第35-43页 |
3.1 构建等效模型 | 第35-36页 |
3.2 静态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3.2.1 电磁控制模式静态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3.2.2 机械控制静态特性 | 第37页 |
3.3 动态特性分析 | 第37-42页 |
3.3.1 卸荷阀芯动态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3.2 电磁先导阀动态特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3 机械调压阀动态特性分析 | 第40页 |
3.3.4 单向阀芯动态特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5 流量连续方程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电磁卸荷系统动态特性模拟分析 | 第43-62页 |
4.1 建立电磁卸荷系统AMESim模型 | 第44-48页 |
4.1.1 建立电磁控制模型 | 第44-46页 |
4.1.2 建立机械控制模型 | 第46-48页 |
4.1.3 设置模型参数 | 第48页 |
4.2 电磁控制动态特性分析 | 第48-57页 |
4.2.1 电磁响应对系统特性影响 | 第51-52页 |
4.2.2 电磁先导阀行程对系统特性影响 | 第52-53页 |
4.2.3 电磁先导阀阀座密封直径对系统特性影响 | 第53-55页 |
4.2.4 阻尼孔对系统特性影响 | 第55-57页 |
4.3 机械控制动态特性分析 | 第57-61页 |
4.3.1 机械调压阀阀座密封直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2 卸荷阀芯弹簧刚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电磁卸荷系统气蚀问题研究 | 第62-79页 |
5.1 气蚀现象原因分析 | 第62-64页 |
5.2 Fluent仿真分析 | 第64-75页 |
5.2.1 建立数值模型 | 第64-66页 |
5.2.2 模型的选择及条件设置 | 第66-68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5页 |
5.3 气蚀破坏的防治 | 第75-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