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 1.1 前言 | 第8-9页 | 
| 1.2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9-11页 | 
| 1.2.1 钙钛矿材料 | 第9-10页 | 
| 1.2.2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结构 | 第10页 | 
| 1.2.3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 1.3 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空穴传输材料 | 第11-13页 | 
| 1.3.1 空穴传输材料的性质与功能 | 第11页 | 
| 1.3.2 空穴传输材料的分类 | 第11-13页 | 
| 1.4 论文的选题依据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 | 第15-25页 | 
| 2.1 化学试剂与药品 | 第15-16页 | 
| 2.1.1 本课题中所使用到的化学试剂见表2-1 | 第15-16页 | 
| 2.1.2 试剂纯化 | 第16页 |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6-17页 | 
| 2.3 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 | 第17-24页 | 
| 2.3.1 空穴传输材料分子结构 | 第17-18页 | 
| 2.3.2 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路线 | 第18页 | 
| 2.3.3 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8-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空穴传输材料基本性质的表征与讨论 | 第25-32页 | 
| 3.1 空穴传输材料的光物理性质表征与讨论 | 第25-27页 | 
| 3.1.1 测试方法 | 第25页 | 
| 3.1.2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 3.2 空穴传输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的表征与讨论 | 第27-28页 | 
| 3.2.1 测试方法 | 第27页 | 
| 3.2.2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7-28页 | 
| 3.3 空穴传输材料的热稳定性质以及疏水性质的表征与讨论 | 第28-30页 | 
| 3.3.1 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 3.3.2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空穴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 第32-45页 | 
| 4.1 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制备 | 第32-33页 | 
| 4.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4.1.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 4.2 反式平面钙钛矿电池的制备 | 第33-34页 | 
| 4.2.1 ITO导电玻璃刻蚀与清洗 | 第33页 | 
| 4.2.2 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各层制备工艺 | 第33-34页 | 
| 4.3 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表征与讨论 | 第34-43页 | 
| 4.3.1 钙钛矿太阳电池薄膜形貌的表征和讨论 | 第34-35页 | 
| 4.3.2 J-V表征与讨论 | 第35-38页 | 
| 4.3.3 稳定性表征与讨论 | 第38-39页 | 
| 4.3.4 空穴迁移率表征与讨论 | 第39-41页 | 
| 4.3.5 DFT表征与讨论 | 第41页 | 
| 4.3.6 空穴传输层表面形貌表征与讨论 | 第41-42页 | 
| 4.3.7 稳态光致发光(steady-state photoluminescence)表征与讨论 | 第42-43页 | 
| 4.3.8 开路电压衰减(Open Circuit Voltage Decay,OCVD)表征与讨论 | 第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附录 | 第52-65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