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装置仿真评价平台NPPSEP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核能领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2-25页 |
1.2.1 核电厂仿真研究发展和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反应堆热工水力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程序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4 二回路蒸汽系统分析程序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5 程序人机界面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1.3 本文的工作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RELAP5二回路系统模型的开发 | 第26-60页 |
2.1 二回路系统概述 | 第26-27页 |
2.2 汽轮机模型 | 第27-48页 |
2.2.1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27-28页 |
2.2.2 RELAP5汽轮机模型 | 第28-30页 |
2.2.3 开发的汽轮机模型 | 第30-42页 |
2.2.4 汽轮机模型的验证 | 第42-48页 |
2.3 冷凝器模型 | 第48-59页 |
2.3.1 冷凝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5页 |
2.3.2 冷凝器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55-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3章 RELAP5二回路系统模型的扩展 | 第60-70页 |
3.1 RELAP5程序概述及改造目标 | 第60-61页 |
3.2 RELAP5程序的改造 | 第61-68页 |
3.2.1 RELAP5程序的结构 | 第61-62页 |
3.2.2 二回路系统模型的扩展 | 第62-67页 |
3.2.3 参数的动态输入和输出 | 第67-6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NPPSEP可视化人机界面开发 | 第70-86页 |
4.1 RELAP5部件模型及输入卡介绍 | 第70-72页 |
4.2 可视化人机界面开发技术简介 | 第72-74页 |
4.3 NPPSEP可视化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 第74-85页 |
4.3.1 界面的总体设计 | 第74-76页 |
4.3.2 图形化系统建模 | 第76-80页 |
4.3.3 导航树 | 第80-83页 |
4.3.4 计算结果显示界面 | 第83-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NPPSEP应用研究 | 第86-110页 |
5.1 IP200系统介绍 | 第86-92页 |
5.1.1 压力容器内部结构布置 | 第86-88页 |
5.1.2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设计方案 | 第88页 |
5.1.3 二回路系统设计参数 | 第88-92页 |
5.2 IP200系统建模 | 第92-94页 |
5.3 IP200变负荷工况计算 | 第94-106页 |
5.3.1 IP200运行控制策略 | 第94-99页 |
5.3.2 IP200快速变负荷运行特性分析 | 第99-106页 |
5.4 IP200事故工况计算 | 第106-108页 |
5.4.1 蒸汽流阻塞事故 | 第106-107页 |
5.4.2 给水丧失事故 | 第107页 |
5.4.3 给水管道破口事故 | 第107-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附录1 | 第119-121页 |
别尔曼传热系数的计算 | 第119-121页 |
附录2 | 第121-127页 |
1 汽轮机输入卡的说明 | 第121-123页 |
2 汽轮机输入卡的格式示例 | 第123-124页 |
3 冷凝器输入卡的说明 | 第124-125页 |
4 冷凝器输入卡的格式示例 | 第125-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