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实践及其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2.1 基于理论分析的国外文献 | 第9-13页 |
1.2.2 基于实证分析的国外文献 | 第13-15页 |
1.2.3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5-16页 |
1.2.4 对已有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应收账款证券化概述 | 第19-30页 |
2.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1.1 资产证券化定义及分类 | 第19-20页 |
2.1.2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 第20页 |
2.2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操作流程 | 第20-24页 |
2.2.1 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参与主体 | 第20-22页 |
2.2.2 应收账款证券化流程 | 第22-24页 |
2.3 我国证券化发展概况 | 第24-30页 |
2.3.1 相关政策与法规 | 第24-25页 |
2.3.2 债券市场环境 | 第25-28页 |
2.3.3 证券化市场总览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市场分析 | 第30-41页 |
3.1 是否不特定原始权益人 | 第30-32页 |
3.2 行业分布与发起人背景 | 第32-33页 |
3.2.1 行业分布 | 第32-33页 |
3.2.2 发起人背景 | 第33页 |
3.3 原始权益人主体评级与证券化产品评级情况 | 第33-36页 |
3.4 收益率分析 | 第36-38页 |
3.5 小结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应收账款证券化具体案例分析 | 第41-52页 |
4.1 五矿发展应收账款专项计划介绍 | 第41-45页 |
4.1.1 公司背景 | 第41-42页 |
4.1.2 基础资产及证券结构 | 第42-44页 |
4.1.3 交易结构 | 第44-45页 |
4.2 五矿发展应收账款专项计划分析 | 第45-52页 |
4.2.1 动因(效益)分析 | 第45-49页 |
4.2.2 市场效应 | 第49-52页 |
第五章 我国企业应收账证券化安排讨论 | 第52-58页 |
5.1 企业可选融资工具对比 | 第52-55页 |
5.1.1 基于公司整体层面的融资工具 | 第52-53页 |
5.1.2 基于公司应收账款的融资工具 | 第53-55页 |
5.2 企业应收账证券化安排的讨论及建议 | 第55-58页 |
5.2.1 反向保理证券化模式 | 第55-56页 |
5.2.2 国有企业集团的应收账证券化模式 | 第56-57页 |
5.2.3 房地产民营企业及银行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6.1 研究的结论 | 第58-59页 |
6.2 几点说明 | 第59页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1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