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薄板坯连铸过程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及过包晶钢热裂敏感性的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13-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46页 |
2.1 薄板坯连铸 | 第16-18页 |
2.1.1 薄板坯连铸技术发展及工艺特点简介 | 第16-17页 |
2.1.2 DSP薄板坯连铸生产线概述 | 第17-18页 |
2.2 连铸过程中的凝固现象和应力分布 | 第18-22页 |
2.2.1 连铸过程中的凝固现象 | 第18-20页 |
2.2.2 连铸坯的应力分布 | 第20-22页 |
2.3 连铸坯的裂纹分布 | 第22-23页 |
2.4 热裂理论的研究 | 第23-28页 |
2.4.1 钢的凝固过程 | 第23-24页 |
2.4.2 凝固过程中的特征温度 | 第24-26页 |
2.4.3 热裂形成的原因 | 第26-28页 |
2.5 热裂判据 | 第28-40页 |
2.5.1 非力学判据 | 第29-30页 |
2.5.2 力学判据 | 第30-34页 |
2.5.3 综合性判据 | 第34-35页 |
2.5.4 热裂判据的不足 | 第35-40页 |
2.6 连铸过程热裂纹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2.7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42-46页 |
2.7.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42-44页 |
2.7.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4-46页 |
3 SteelSim模型简介及模型设计 | 第46-60页 |
3.1 SteelSim模型简介 | 第46页 |
3.2 模型描述 | 第46-51页 |
3.2.1 几何模型 | 第47-48页 |
3.2.2 几何模型的扩展(ALE方法) | 第48-50页 |
3.2.3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0-51页 |
3.3 控制方程 | 第51-56页 |
3.3.1 流场控制方程 | 第51-54页 |
3.3.2 温度场控制方程 | 第54-55页 |
3.3.3 力学控制方程 | 第55-56页 |
3.4 本构模型 | 第56-58页 |
3.4.1 热应变 | 第57页 |
3.4.2 弹性应变 | 第57-58页 |
3.4.3 粘塑性应变 | 第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薄板坯连铸铸坯变形行为的研究 | 第60-70页 |
4.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60页 |
4.2 热物性和本构参数 | 第60-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4.3.1 温度场分布 | 第62-63页 |
4.3.2 应力场分布 | 第63-65页 |
4.3.3 铸坯的变形行为 | 第65-67页 |
4.4 计算结果的验证 | 第67-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 高温力学性能测试及本构行为的研究 | 第70-101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实验测试 | 第70-77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5.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1-73页 |
5.2.3 实验过程描述 | 第73-74页 |
5.2.4 拉伸实验的误差分析 | 第74-77页 |
5.3 断口分析及实验方案验证 | 第77-80页 |
5.4 真应力-应变曲线 | 第80-82页 |
5.5 阿伦尼乌斯型本构模型 | 第82-89页 |
5.5.1 本构方程及参数求解 | 第84-87页 |
5.5.2 本构方程的验证 | 第87-89页 |
5.6 激活能图 | 第89-90页 |
5.7 热加工图 | 第90-100页 |
5.7.1 动态材料模型的试样特性 | 第91页 |
5.7.2 动态材料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91-93页 |
5.7.3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 第93-95页 |
5.7.4 热加工图的计算结果 | 第95-97页 |
5.7.5 热加工图的验证 | 第97-10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6 钢的包晶凝固特性及相图分析 | 第101-107页 |
6.1 引言 | 第101页 |
6.2 包晶钢的凝固特性简介 | 第101-103页 |
6.3 AHSS钢的凝固特性及相图计算 | 第103-106页 |
6.3.1 Mn对平衡相图的影响 | 第104页 |
6.3.2 Si对平衡相图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6.3.3 相图计算结果 | 第105-10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7 过包晶钢的凝固特性研究及热裂敏感性评估 | 第107-120页 |
7.1 引言 | 第107页 |
7.2 凝固特性的研究 | 第107-111页 |
7.2.1 实验方法 | 第107-108页 |
7.2.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108-111页 |
7.3 裂纹敏感性的评估 | 第111-117页 |
7.3.1 判据的选择和优化 | 第111-113页 |
7.3.2 边界条件 | 第113-117页 |
7.4 计算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117-118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8 工作展望 | 第120-122页 |
9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22-125页 |
9.1 结论 | 第122-123页 |
9.2 主要创新点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9-14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