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0页 |
1.1 超冷原子气体 | 第20-24页 |
1.1.1 超冷玻色气体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 第21-23页 |
1.1.2 超冷费米气体与Bardeen-Cooper-Schieffer (BCS)机制 | 第23-24页 |
1.2 Feshbach共振 | 第24-30页 |
1.2.1 基本的散射理论 | 第24-26页 |
1.2.2 磁Feshbach共振 | 第26-28页 |
1.2.3 轨道Feshbach共振 | 第28-30页 |
1.3 人工自旋轨道耦合 | 第30-35页 |
1.3.1 固体中的自旋轨道耦合 | 第30-31页 |
1.3.2 冷原子气体中的人工自旋轨道耦合 | 第31-35页 |
1.4 非厄密调控 | 第35-37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7-40页 |
第二章 超冷原子基本理论 | 第40-52页 |
2.1 超冷玻色气体 | 第40-44页 |
2.1.1 Hartree近似与Gross-Pitaevskii方程 | 第40-41页 |
2.1.2 Bogoliubov理论 | 第41-44页 |
2.2 超冷费米气体 | 第44-52页 |
2.2.1 BCS理论与BEC-BCS渡越 | 第44-46页 |
2.2.2 费米气体中的杂质问题 | 第46-52页 |
第三章 自旋轨道耦合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淬火动力学 | 第52-68页 |
3.1 背景简介 | 第52-56页 |
3.1.1 量子淬火 | 第52-54页 |
3.1.2 一维自旋轨道耦合下BEC的基态 | 第54-56页 |
3.2 模型 | 第56-60页 |
3.2.1 平面波相中BEC的激发谱 | 第56-58页 |
3.2.2 淬火过程中的时间演化 | 第58-60页 |
3.3 数值结果 | 第60-64页 |
3.3.1 相互作用作为淬火参数 | 第61-63页 |
3.3.2 改变SOC的参数 | 第63-64页 |
3.4 广义吉布斯系综 | 第64-67页 |
3.4.1 稳态的动量分布与广义吉布斯系综 | 第64-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通道间耦合调控的Feshbach共振 | 第68-84页 |
4.1 光控Feshbach共振 | 第68-72页 |
4.2 模型介绍 | 第72-74页 |
4.3 Rabi构型和Raman构型 | 第74-76页 |
4.4 两体性质 | 第76-78页 |
4.5 多体性质 | 第78-83页 |
4.5.1 杂质问题 | 第78-80页 |
4.5.2 BCS-BEC渡越 | 第80-83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类)碱土金属原子气体中轨道Feshbach共振附近的自旋杂质问题 | 第84-102页 |
5.1 背景介绍 | 第84-89页 |
5.1.1 超冷费米气体中的巡游铁磁 | 第84-87页 |
5.1.2 极化子研究的实验进展 | 第87-89页 |
5.2 轨道Feshbach共振中的杂质的基态相变 | 第89-91页 |
5.3 极化子自能计算 | 第91-93页 |
5.4 谱函数和极化子能量 | 第93-94页 |
5.5 准粒子残值和有效质量 | 第94-97页 |
5.6 排斥极化子的衰减 | 第97-98页 |
5.7 相分离 | 第98-99页 |
5.8 本章总结 | 第99-102页 |
第六章 非厄密畴壁系统中的非布洛赫拓扑数 | 第102-120页 |
6.1 背景介绍 | 第102-108页 |
6.1.1 拓扑能带理论 | 第102-104页 |
6.1.2 非厄密拓扑系统中的非布洛赫拓扑数 | 第104-108页 |
6.2 畴壁模型和布洛赫拓扑数的计算 | 第108-110页 |
6.3 体态波函数 | 第110-113页 |
6.3.1 边界条件与实空间体态波函数的一般推导 | 第110-111页 |
6.3.2 热力学极限下的非布洛赫布里渊区 | 第111-113页 |
6.4 非布洛赫的体边对应关系 | 第113-119页 |
6.4.1 证明:不同的非布洛赫布里园区给出相同的非布洛赫拓扑数 | 第113-117页 |
6.4.2 拓扑数计算结果与体边对应性分析 | 第117-119页 |
6.5 N_R≠N_L时的非布洛赫拓扑数 | 第119页 |
6.6 本章总结 | 第119-12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