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5页 |
1.1 储氢技术与储氢材料 | 第12-21页 |
1.1.1 物理储氢技术与材料 | 第12-16页 |
1.1.1.1 物理储氢技术 | 第12-14页 |
1.1.1.2 物理储氢材料 | 第14-16页 |
1.1.2 化学储氢技术与材料 | 第16-21页 |
1.1.2.1 金属氢化物储氢 | 第17-18页 |
1.1.2.2 金属配合物储氢 | 第18-19页 |
1.1.2.3 有机液体储氢材料 | 第19-21页 |
1.2 硼氢化钠制氢 | 第21-27页 |
1.2.1 粉末催化剂 | 第21-22页 |
1.2.2 薄膜载体催化剂 | 第22-23页 |
1.2.3 碳材料载体催化剂 | 第23-25页 |
1.2.4 石墨烯载体及其它载体催化剂 | 第25-27页 |
1.3 硼烷氨制氢 | 第27-34页 |
1.3.1 薄膜载体催化剂 | 第28-29页 |
1.3.2 金属氧化物载体催化剂 | 第29-30页 |
1.3.3 碳材料载体催化剂 | 第30-31页 |
1.3.4 多孔有机框架材料载体催化剂 | 第31-32页 |
1.3.5 由棉花得到的碳纤维载体催化剂 | 第32-34页 |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3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5页 |
第二章 原位合成Co-Sn-B/GP合金催化剂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研究 | 第45-62页 |
2.1 前言 | 第45-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47页 |
2.2.3 合成Co-Sn-B/GP催化剂 | 第47-48页 |
2.2.4 Na BH4水解制氢反应过程 | 第48页 |
2.2.5 催化剂表征 | 第48-50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50-58页 |
2.3.1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50-51页 |
2.3.2 催化剂表面分析 | 第51-52页 |
2.3.3 催化剂表面电子状态分析 | 第52-53页 |
2.3.4 催化剂制氢速率分析 | 第53-54页 |
2.3.5 石墨烯负载量对制氢速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2.3.6 NaOH和NaBH_4浓度对制氢速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2.3.7 催化剂活化能计算 | 第56-57页 |
2.3.8 催化剂循环性能分析 | 第57-58页 |
2.4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第三章 氮掺杂碳材料负载钌纳米颗粒催化剂用于硼烷氨水解制氢研究 | 第62-79页 |
3.1 前言 | 第62-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63页 |
3.2.3 NC-Fe的制备 | 第63-64页 |
3.2.4 Ru-B/CN催化剂的制备 | 第64页 |
3.2.5 催化剂制氢性能和稳定性测试 | 第64-65页 |
3.2.6 催化剂表征 | 第65页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5-72页 |
3.3.1 Ru/NC-Fe催化剂的合成机理 | 第65页 |
3.3.2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65-66页 |
3.3.3 催化剂形貌表征 | 第66-68页 |
3.3.4 催化剂表面电子状态分析 | 第68-69页 |
3.3.5 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径以及热重分析 | 第69-70页 |
3.3.6 催化剂制氢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3.3.7 催化剂活化能计算 | 第71-72页 |
3.3.8 催化剂循环性能和磁性测试 | 第72页 |
3.4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第四章 棉花碳纤维负载超细Pt纳米颗粒催化剂用于硼烷氨水解制氢研究 | 第79-98页 |
4.1 前言 | 第79-8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0-81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80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80页 |
4.2.3 催化剂制备 | 第80-81页 |
4.2.4 AB水解制氢 | 第81页 |
4.2.5 催化剂表征 | 第81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91页 |
4.3.1 合成机理 | 第81-82页 |
4.3.2 催化剂表面形貌和热分析图 | 第82-84页 |
4.3.3 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84-85页 |
4.3.4 催化剂表面电子状态分析 | 第85-86页 |
4.3.5 催化剂制氢性能 | 第86-88页 |
4.3.6 催化剂活化能计算 | 第88-90页 |
4.3.7 催化剂循环性测试 | 第90-91页 |
4.4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第五章 棉花碳纤维负载Ru@Co纳米颗粒催化剂用于硼烷氨水解制氢研究 | 第98-114页 |
5.1 前言 | 第9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8-100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98-99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99页 |
5.2.3 Co/CCF催化剂制备 | 第99页 |
5.2.4 Ru@Co/CCF催化剂制备 | 第99页 |
5.2.5 AB催化水解制氢 | 第99页 |
5.2.6 催化剂表征 | 第99-100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100-110页 |
5.3.1 Ru@Co/CCF催化剂的制备机理及应用 | 第100页 |
5.3.2 棉花载体热重分析 | 第100-101页 |
5.3.3 催化剂表面分析 | 第101-103页 |
5.3.4 催化剂表面电子状态分析 | 第103-104页 |
5.3.5 催化剂结构和磁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5.3.6 催化剂制氢性能分析 | 第105-107页 |
5.3.7 催化剂活化能计算 | 第107-108页 |
5.3.8 催化剂耐久性分析 | 第108-110页 |
5.4 结论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6.1 结论 | 第114-115页 |
6.2 展望 | 第115-11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发表论文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