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词表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 1. 中医对PCOS的认识及研究 | 第14-17页 |
| 1.1 PCOS的中医溯源 | 第14-15页 |
| 1.2 PCOS的中医病因病机 | 第15-17页 |
| 2. 现代医学对PCOS的认识及研究 | 第17-20页 |
| 2.1 PCOS的概述 | 第17页 |
| 2.2 PCOS的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 2.3 PCOS的临床表现 | 第19-20页 |
| 3. PCOS的治疗方法 | 第20-26页 |
| 3.1 中医治疗 | 第20-23页 |
| 3.2 西医治疗 | 第23-26页 |
| 4. 苍附导痰汤的概述 | 第26-27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第27-35页 |
| 1.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8页 |
| 2.3 纳入标准 | 第28页 |
| 2.4 排除标准 | 第28页 |
| 2.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第28页 |
|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8页 |
| 3.2 治疗方法 | 第28-29页 |
| 3.3 观察指标 | 第29页 |
| 3.4 判定标准 | 第29-31页 |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31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4.1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候比较 | 第31-32页 |
| 4.2 治疗前后患者BMI、腰围、臀围、WHR比较 | 第32页 |
| 4.3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 第32-33页 |
| 5. 讨论 | 第33-35页 |
| 5.1 理论研究 | 第33页 |
| 5.2 方药分析 | 第33-35页 |
| 5.3 临床观察结果 | 第35页 |
| 第三部分 苍附导痰汤治疗痰湿型PCOS模式大鼠的疗效机制研究 | 第35-49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 2.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 3.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 4. 实验方案 | 第36-38页 |
|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6-37页 |
| 4.2 动物饲养条件 | 第37页 |
| 4.3 实验大鼠分组 | 第37页 |
| 4.4 造模方法 | 第37页 |
| 4.5 模型评估 | 第37-38页 |
| 4.6 中药灌胃 | 第38页 |
| 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38-41页 |
| 5.1 体重变化情况 | 第38页 |
| 5.2 血清学指标 | 第38-39页 |
| 5.3 实时定量PCR | 第39-41页 |
| 6. 数据统计 | 第41页 |
| 7. 研究结果 | 第41-45页 |
| 7.1 造模后各组大鼠的比较 | 第41-42页 |
| 7.2 用药后各组大鼠的比较 | 第42-45页 |
| 8. 讨论 | 第45-49页 |
| 8.1 理论探讨 | 第45-46页 |
| 8.2 现代药理研究 | 第46页 |
| 8.3 苍附导痰汤的疗效 | 第46-47页 |
| 8.4 苍附导痰汤治疗痰湿型PCOS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47-49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 附表一 | 第60-62页 |
| 附表二 | 第62-63页 |
| 附表三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