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32页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循环经济的内涵第14-18页
     ·循环经济的原则第18-19页
     ·循环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第19-24页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研究现状第24-26页
     ·研究现状评述第26-27页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7-30页
   ·创新点预期第30-32页
2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基础第32-44页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第32-35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32-33页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33-34页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第34-35页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第35页
   ·熵理论概述第35-37页
     ·熵理论发展第35-36页
     ·熵理论在管理学中的拓广第36-37页
   ·清洁生产理论第37-41页
     ·清洁生产的定义第37-38页
     ·清洁生产的内容第38-39页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第39-41页
   ·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第41-44页
     ·工业园区的基本概念第41-42页
     ·生态工业园区的定义第42页
     ·生态工业园区的类型第42-44页
3 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第44-60页
   ·同煤集团简介第44-45页
   ·同煤集团产业基本现状第45-49页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具体运行模式的实践第49-58页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第58-60页
4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系统分析第60-73页
   ·环境分析第60-66页
     ·外部环境第60-61页
     ·内部环境第61-66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66-70页
     ·经济因素第66-67页
     ·技术因素第67页
     ·资源因素第67-68页
     ·自然环境因素第68页
     ·管理因素第68-69页
     ·政策因素第69页
     ·社会因素第69-70页
   ·因素间作用机理第70-73页
5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系统评价第73-85页
   ·系统有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73-77页
     ·指标设置的原则第73-7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步骤第75-76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第76-77页
   ·循环经济系统有序度评价模型第77-79页
     ·管理熵的数学模型第77-78页
     ·改进的管理熵有序度评价模型的建立第78-79页
   ·同煤集团系统有序度评价模型的应用第79-85页
     ·同煤集团相关评价数据的收集第79-81页
     ·同煤集团的评价过程第81-83页
     ·同煤集团评价结果分析第83-85页
6 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运行模式研究第85-107页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总体框架第85-86页
   ·单元企业内部—小循环第86-89页
   ·集团产业间—中循环第89-98页
     ·基于价值链的同煤集团产业循环第89-91页
     ·产业链横向拓展第91-94页
     ·产业链纵向延伸第94-98页
   ·区域—大循环第98-107页
     ·静脉产业的运行第98-102页
     ·基于利益共享的副产品交换模式第102-107页
7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仿真与优化第107-128页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第107-122页
     ·系统动力学简介第107-109页
     ·SD模型建立第109-116页
     ·SD模型有效性检验第116-117页
     ·SD模型模拟第117-118页
     ·SD模型的灵敏度分析第118-122页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优化模型研究第122-126页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效益分析第126-128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126-127页
     ·环境效益分析第127页
     ·社会效益分析第127-128页
8 发展同煤集团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第128-138页
   ·对策建议第128-134页
     ·以原有产业为依托,构建动态的循环经济网络第128-130页
     ·建立产业链诊断体系,促进产业合理化、高级化第130-132页
     ·完善管理体系和经营模式第132-134页
   ·保障措施第134-138页
     ·建立循环经济组织机构第134-135页
     ·完善循环经济相关制度第135页
     ·加强信息化建设第135-136页
     ·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第136-138页
9 结论与讨论第138-140页
   ·结论第138-139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附录第148-154页
 附录A:层次判断矩阵的专家打分表第148-150页
 附录B:层次判断矩阵的计算过程第150-152页
 附录C:参数表第152-154页
作者简历第154-1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建制项目风险预警管理研究
下一篇: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