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1.4.2 经验总结法 | 第14页 |
1.4.3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PPP概述 | 第16-21页 |
2.1 PPP模式定义 | 第16-17页 |
2.2 PPP模式的特征 | 第17-18页 |
2.2.1 伙伴关系 | 第17页 |
2.2.2 利益共享 | 第17页 |
2.2.3 风险分担 | 第17-18页 |
2.3 PPP项目的运营过程 | 第18-19页 |
2.4 PPP融资模式与其他融资模式的比较 | 第19-21页 |
2.4.1 案例分析 | 第20-21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参与PPP融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第21-26页 |
3.1 商业银行在PPP运营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3.1.1 资源配置作用 | 第21页 |
3.1.2 价格发现作用 | 第21-22页 |
3.1.3 风险承担作用 | 第22页 |
3.2 商业银行参与PPP融资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3.3 PPP项目还本付息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3.3.1 案例分析 | 第24-26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模式分析 | 第26-36页 |
4.1 信贷模式 | 第26-29页 |
4.1.1 信贷模式的优点 | 第27-28页 |
4.1.2 信贷模式的缺点 | 第28页 |
4.1.3 案例分析 | 第28-29页 |
4.2 投贷模式 | 第29-32页 |
4.2.1 投贷模式的优点 | 第30页 |
4.2.2 投贷模式的缺点 | 第30-31页 |
4.2.3 案例分析 | 第31-32页 |
4.3 银行理财模式 | 第32-34页 |
4.3.1 银行理财模式的优点 | 第33页 |
4.3.2 银行理财模式的缺点 | 第33-34页 |
4.4 资产证券化模式 | 第34-36页 |
4.4.1 案例分析 | 第34-36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的风险及特点分析 | 第36-42页 |
5.1 商业银行PPP项目的风险来源分析 | 第36-39页 |
5.1.1 内部风险 | 第37页 |
5.1.2 外部风险 | 第37-39页 |
5.2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 | 第39-40页 |
5.2.1 周期风险 | 第39-40页 |
5.2.2 信用风险 | 第40页 |
5.2.3 本息回收风险 | 第40页 |
5.3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特点分析 | 第40-42页 |
5.3.1 风险种类繁多 | 第40页 |
5.3.2 风险周期长 | 第40-41页 |
5.3.3 风险涉及的参与方众多 | 第41页 |
5.3.4 风险呈阶段性 | 第41-42页 |
第6章 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风险防范 | 第42-46页 |
6.1 加强PPP项目全程管控 | 第42页 |
6.2 加强银行信贷资金全程管控 | 第42-43页 |
6.3 成立专门的PPP项目风险管理机构 | 第43页 |
6.4 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 | 第43-46页 |
第7章 总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