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异质终端应用状态迁移框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8页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8-9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9-11页
第2章 相关工作综述第11-21页
    2.1 终端应用概述第11-16页
        2.1.1 HTTP协议第11-12页
        2.1.2 应用状态管理机制第12-14页
        2.1.3 应用程序主流架构模式第14-16页
    2.2 应用迁移方法概述第16-21页
        2.2.1 进程/线程级迁移第16-17页
        2.2.2 系统级迁移第17页
        2.2.3 应用级迁移第17-21页
第3章 应用状态迁移框架体系结构设计第21-35页
    3.1 问题描述第21-24页
        3.1.1 应用迁移问题引入第21-22页
        3.1.2 应用迁移问题描述第22-24页
    3.2 解决方案第24-28页
        3.2.1 应用及其状态建模第25-28页
        3.2.2 应用程序封装第28页
    3.3 应用抽象模型第28-31页
        3.3.1 缓存数据第30页
        3.3.2 持久化数据第30-31页
    3.4 应用状态迁移框架总体结构第31-35页
        3.4.1 应用会话共享第32页
        3.4.2 应用表现层状态重现第32-33页
        3.4.3 应用状态的组织、存储与安全性问题第33-35页
第4章 应用状态迁移框架关键技术第35-47页
    4.1 从应用程序到抽象模型的映射机制第35-39页
        4.1.1 应用描述规范第35-38页
        4.1.2 应用描述文件生成工具第38-39页
    4.2 会话共享机制的实现第39-40页
    4.3 应用表现层状态的保持第40-47页
        4.3.1 Web客户端应用数据的抽取与注入第40-42页
        4.3.2 Android客户端应用数据的抽取与注入第42-44页
        4.3.3 遗留应用表现层状态的保持第44-47页
第5章 案例研究第47-55页
    5.1 案例描述第47-49页
        5.1.1 “博客阅读”案例第47-48页
        5.1.2 “博客阅读”案例第48-49页
    5.2 实验过程第49-52页
    5.3 实验结果第52-5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工作总结第55-56页
    6.2 问题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本体建模
下一篇:中医甲诊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