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核反应堆工程论文--反应堆部件及其设计、制造论文--燃料元件和组件论文

含叶片格架对棒束通道流动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实验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CFD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计算方法理论第18-25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流体控制方程第18页
    2.3 湍流模型第18-22页
        2.3.1 κ-ε模型第20页
        2.3.2 RN G κ-ε模型第20-21页
        2.3.3 SST k-w模型第21-22页
    2.4 汽液两相流模型第22-24页
        2.4.1 MUSIG (Multiple Size Group)模型第22页
        2.4.2 破碎模型第22-23页
        2.4.3 融合模型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模型建立与湍流模型选择第25-35页
    3.1 几何建模第25-26页
    3.2 网格划分第26-30页
        3.2.1 网格划分基础第26-29页
        3.2.2 网格敏感性分析第29-30页
    3.3 湍流模型适用性分析第30-34页
        3.3.1 压降第31-32页
        3.3.2 沿程归一化Nu数第32-33页
        3.3.3 横向速度第33-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单相计算结果第35-49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全定位格架5×5燃料棒束组件通道流场计算结果第35-41页
        4.2.1 组件高度方向截面流场分布特征第35-38页
        4.2.2 组件下游横截面流场分布特征第38-41页
    4.3 格架各结构对流场的影响研究第41-47页
        4.3.1 各结构部件对流场搅混影响分析第41-45页
        4.3.2 各结构部件对流场换热特性影响分析第45-47页
        4.3.3 各结构部件对流场压强的影响分析第47页
    4.4 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两相计算结果第49-67页
    5.1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9-50页
    5.2 不同格架两相流动计算结果对比第50-60页
        5.2.1 格架对气泡平均直径的影响第51-53页
        5.2.2 格架对汽相分布的影响第53-57页
        5.2.3 三种燃料棒周围流场汽相分布第57-60页
    5.3 两相瞬态计算结果分析第60-66页
    5.4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德预制构件厂预制构件生产成本控制研究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建观湖国际14#楼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