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能源投资风险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8-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投资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22-28页 |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2.1.1 风险的内涵及分类 | 第22-23页 |
2.1.2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3页 |
2.1.3 风险识别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2 综合评价理论 | 第24-27页 |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5-26页 |
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页 |
2.2.3 综合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跨国电网总体建设进展 | 第28-37页 |
3.1 跨国电网建设及电能交易现状 | 第28-34页 |
3.1.1 跨国电网互联现状 | 第28-32页 |
3.1.2 在建的跨国电网工程 | 第32-33页 |
3.1.3 跨国电力交易现状 | 第33-34页 |
3.2 跨国电网规划与互联研究 | 第34-36页 |
3.2.1 欧洲互联电网规划 | 第34-35页 |
3.2.2 非洲互联电网规划 | 第35页 |
3.2.3 亚洲互联电网规划 | 第35-36页 |
3.2.4 北美电网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识别 | 第37-47页 |
4.1 跨国电网及其投资风险的特点 | 第37-38页 |
4.1.1 跨国电网的特点 | 第37-38页 |
4.1.2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的特点 | 第38页 |
4.2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4.3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识别 | 第39-46页 |
4.3.1 国家风险 | 第39-42页 |
4.3.2 企业风险 | 第42-44页 |
4.3.3 项目风险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7-61页 |
5.1 关键指标选取原则和流程 | 第47页 |
5.1.1 关键指标选取原则 | 第47页 |
5.1.2 关键指标选取流程 | 第47页 |
5.2 基于结构熵—因子分析法的关键指标选取模型构建 | 第47-50页 |
5.2.1 结构熵—因子分析法概述 | 第47-48页 |
5.2.2 建立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关键指标的选取模型 | 第48-50页 |
5.3 基于结构熵—因子分析法的初选指标优化 | 第50-60页 |
5.3.1 基于结构熵的初选指标优化 | 第50-55页 |
5.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初选指标优化 | 第55-58页 |
5.3.3 指标优化的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模型 | 第61-76页 |
6.1 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61页 |
6.2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1-67页 |
6.2.1 基于AHP和熵权的组合赋权模型 | 第61-65页 |
6.2.2 基于TOPSIS的投资风险评价模型 | 第65-67页 |
6.3 实例应用 | 第67-74页 |
6.3.1 工程概况 | 第67-68页 |
6.3.2 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 第68-73页 |
6.3.3 基于TOPSIS的投资风险评价 | 第73-74页 |
6.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