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世界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电气、电子工业论文--电力、电机工业论文

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1.2.1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能源投资风险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18-22页
        1.3.1 研究对象第18-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投资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第22-28页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第22-24页
        2.1.1 风险的内涵及分类第22-23页
        2.1.2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第23页
        2.1.3 风险识别的相关理论第23-24页
    2.2 综合评价理论第24-27页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5-26页
        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6页
        2.2.3 综合评价方法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跨国电网总体建设进展第28-37页
    3.1 跨国电网建设及电能交易现状第28-34页
        3.1.1 跨国电网互联现状第28-32页
        3.1.2 在建的跨国电网工程第32-33页
        3.1.3 跨国电力交易现状第33-34页
    3.2 跨国电网规划与互联研究第34-36页
        3.2.1 欧洲互联电网规划第34-35页
        3.2.2 非洲互联电网规划第35页
        3.2.3 亚洲互联电网规划第35-36页
        3.2.4 北美电网第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识别第37-47页
    4.1 跨国电网及其投资风险的特点第37-38页
        4.1.1 跨国电网的特点第37-38页
        4.1.2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的特点第38页
    4.2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38-39页
    4.3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识别第39-46页
        4.3.1 国家风险第39-42页
        4.3.2 企业风险第42-44页
        4.3.3 项目风险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7-61页
    5.1 关键指标选取原则和流程第47页
        5.1.1 关键指标选取原则第47页
        5.1.2 关键指标选取流程第47页
    5.2 基于结构熵—因子分析法的关键指标选取模型构建第47-50页
        5.2.1 结构熵—因子分析法概述第47-48页
        5.2.2 建立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关键指标的选取模型第48-50页
    5.3 基于结构熵—因子分析法的初选指标优化第50-60页
        5.3.1 基于结构熵的初选指标优化第50-55页
        5.3.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初选指标优化第55-58页
        5.3.3 指标优化的结果分析第58-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模型第61-76页
    6.1 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第61页
    6.2 跨国电网投资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第61-67页
        6.2.1 基于AHP和熵权的组合赋权模型第61-65页
        6.2.2 基于TOPSIS的投资风险评价模型第65-67页
    6.3 实例应用第67-74页
        6.3.1 工程概况第67-68页
        6.3.2 确定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第68-73页
        6.3.3 基于TOPSIS的投资风险评价第73-74页
    6.4 小结第74-76页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警察枪支使用制度
下一篇:“自我决定”的伦理思想--论尤金·卡曼卡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