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 | 第11页 |
1.1.2 农村住宅建设现状 | 第11-12页 |
1.1.3 河北省农村住宅建设引导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2-15页 |
1.2.1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2.2 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9-22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6.2 论文框架 | 第20-22页 |
2 冀中南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现状 | 第22-36页 |
2.1 冀中南地区农村发展背景 | 第22-24页 |
2.1.1 农村风貌与气候条件 | 第22页 |
2.1.2 农村居民经济水平 | 第22-23页 |
2.1.3 土地政策及现有民居导则 | 第23-24页 |
2.2 冀中南地区农村自建住宅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2.2.1 停滞期—计划经济时期(建国-1980) | 第24页 |
2.2.2 改善期—改革开放初期(1980-1990) | 第24-25页 |
2.2.3 发展期—改革开放后期(1990-2005) | 第25页 |
2.2.4 转型期—新农村建设时期(2005-今) | 第25-26页 |
2.3 冀中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文化及建造特征 | 第26-29页 |
2.3.1 冀中南地区农村住宅建筑文化 | 第26-28页 |
2.3.2 冀中南地区农村住宅建造特征 | 第28-29页 |
2.4 冀中南地区农村家庭及住宅概况 | 第29-34页 |
2.4.1 调研背景及内容 | 第29-30页 |
2.4.2 农村家庭情况分析 | 第30-33页 |
2.4.3 农村住宅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冀中南地区农村自建住宅户型特征及其演变 | 第36-78页 |
3.1 居住实态调研 | 第36-37页 |
3.1.1 调研村庄选取及情况 | 第36-37页 |
3.1.2 调研内容 | 第37页 |
3.2 农村住宅宅基地及住宅形态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3.2.1 宅基地及住宅形态要素调研 | 第37-38页 |
3.2.2 宅基地形态要素分析 | 第38-40页 |
3.2.3 农村住宅形态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3.3 农村自建住宅平面布局特征分析 | 第41-52页 |
3.3.1 不同时期农村住宅平面布局 | 第41-42页 |
3.3.2 农村住宅的平面布局类型 | 第42-49页 |
3.3.3 农村住宅平面布局演变特点 | 第49-52页 |
3.4 农村自建住宅功能空间特征分析 | 第52-75页 |
3.4.1 居住生活空间 | 第52-61页 |
3.4.2 生活辅助空间 | 第61-69页 |
3.4.3 生产服务空间 | 第69-72页 |
3.4.4 过渡空间 | 第72-75页 |
3.5 农村自建住宅户型的发展趋向 | 第75-78页 |
3.5.1 农村住宅功能空间变化分析及问题 | 第75-76页 |
3.5.2 农村住宅平面户型的发展趋向 | 第76-78页 |
4 新型城镇化下农村自建住宅户型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7页 |
4.1 外因:政策因素分析 | 第78-80页 |
4.1.1 宅基地用地限定 | 第78-79页 |
4.1.2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第79-80页 |
4.2 内因:家庭需求因素分析 | 第80-85页 |
4.2.1 家庭人口和结构 | 第80-81页 |
4.2.2 生产方式 | 第81-83页 |
4.2.3 生活模式 | 第83-8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5 新型城镇化下的冀中南地区农村自建住宅户型设计探讨 | 第87-116页 |
5.1 农村自建住宅平面设计原则 | 第87-88页 |
5.1.1 集约化 | 第87页 |
5.1.2 适应性 | 第87-88页 |
5.1.3 功能复合化 | 第88页 |
5.2 户型平面布局方式 | 第88-93页 |
5.2.1 户型组合方式引导 | 第88-89页 |
5.2.2 住宅形态设计 | 第89-90页 |
5.2.3 平面布局 | 第90-93页 |
5.3 功能空间尺度及布局 | 第93-108页 |
5.3.1 居住生活空间 | 第93-99页 |
5.3.2 生活辅助空间 | 第99-103页 |
5.3.3 老人居住空间 | 第103-105页 |
5.3.4 其他辅助用房 | 第105-108页 |
5.4 不同用地模式下的平面户型设计 | 第108-115页 |
5.4.1 二分半地模式 | 第108-111页 |
5.4.2 三分地模式 | 第111-114页 |
5.4.3 三分半地模式 | 第114-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6 结语 | 第116-119页 |
6.1 总结 | 第116页 |
6.2 思考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5-126页 |
附录2 冀中南地区农村住宅调研问卷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