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54页 |
1.1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1.1.1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24-25页 |
1.1.2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选择 | 第25页 |
1.2 钨基材料的改性 | 第25-32页 |
1.2.1 弥散强化钨基材料 | 第26-29页 |
1.2.2 合金元素强化钨基材料 | 第29-31页 |
1.2.3 复合掺杂强化钨基材料 | 第31页 |
1.2.4 纤维增韧强化钨基材料 | 第31-32页 |
1.3 钨基材料辐照损伤与热负荷行为研究现状 | 第32-51页 |
1.3.1 钨基材料辐照行为 | 第32-44页 |
1.3.2 钨基材料热负荷行为 | 第44-51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51-54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51-5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52-5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 | 第54-64页 |
2.1 引言 | 第54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54-58页 |
2.2.1 W–Sc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4-56页 |
2.2.2 W–Zr/Sc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6-57页 |
2.2.3 W–ZrC/Sc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7-58页 |
2.3 材料性能测试 | 第58-62页 |
2.3.1 粉末的特性表征 | 第58页 |
2.3.2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定 | 第58-62页 |
2.4 实验用主要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62-64页 |
第三章 W–Sc_2O_3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 | 第64-74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实验 | 第64-6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3.3.1 机械球磨-氢还原制粉后SPS烧结W–Sc_2O_3复合材料 | 第65-69页 |
3.3.2 机械球磨制粉后压力烧结W–Sc_2O_3复合材料 | 第69-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W–Zr/Sc_2O_3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 | 第74-82页 |
4.1 引言 | 第74-75页 |
4.2 实验 | 第7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0页 |
4.3.1 粉末形貌 | 第75-76页 |
4.3.2 SPS烧结后试样显微组织和性能分析 | 第76-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W–ZrC/Sc_2O_3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及其氦辐照行为 | 第82-93页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5.2 实验 | 第8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1页 |
5.3.1 粉末形貌 | 第83-84页 |
5.3.2 SPS烧结后试样显微组织和性能分析 | 第84-88页 |
5.3.3 W–3vol.%ZrC/2vol.%Sc_2O_3复合材料的氦辐照行为 | 第88-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W–Sc_2O_3/(Zr,ZrC)复合材料的氘滞留行为 | 第93-103页 |
6.1 引言 | 第93-94页 |
6.2 实验 | 第9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1页 |
6.3.1 W–Zr/Sc_2O_3复合材料的氘滞留 | 第94-96页 |
6.3.2 W–ZrC/Sc_2O_3复合材料的氘滞留 | 第96-10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W–Sc_2O_3/(Zr,ZrC)复合材料的瞬态热冲击行为 | 第103-117页 |
7.1 引言 | 第103-104页 |
7.2 实验 | 第104-105页 |
7.2.1 复合材料瞬态电子束热冲击实验 | 第104-105页 |
7.2.2 复合材料激光束热冲击实验 | 第105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6页 |
7.3.1 W–Zr/Sc_2O_3复合材料的瞬态电子束冲击 | 第106-110页 |
7.3.2 W–ZrC/Sc_2O_3复合材料的瞬态电子束冲击 | 第110-113页 |
7.3.3 W–ZrC/Sc_2O_3复合材料的激光冲击实验 | 第113-11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17-119页 |
8.2 创新之处 | 第119页 |
8.3 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