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光的复杂场景深度获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深度获取方法概述 | 第14-18页 |
1.2.1 被动式测量方法 | 第15-17页 |
1.2.2 主动式测量方法 | 第17-18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结构光深度获取的基本原理 | 第19-31页 |
2.1 系统组成 | 第19-24页 |
2.1.1 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模型 | 第20-23页 |
2.1.2 系统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2 编码方法 | 第24-27页 |
2.2.1 时间编码 | 第25-26页 |
2.2.2 空间编码 | 第26-27页 |
2.2.3 直接编码 | 第27页 |
2.3 基于相位编码结构光的深度获取 | 第27-29页 |
2.4 三角测量原理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双色序列编码结构光深度获取 | 第31-47页 |
3.1 序列编码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3.2 总体流程 | 第32-33页 |
3.3 模板设计 | 第33-35页 |
3.3.1 基于强度信息的相位编码 | 第33-34页 |
3.3.2 基于彩色信息的De Bruijn编码 | 第34-35页 |
3.4 相位匹配算法 | 第35-40页 |
3.4.1 相位解码 | 第35-37页 |
3.4.2 相位匹配 | 第37-40页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5页 |
3.5.1 仿真实验 | 第40-41页 |
3.5.2 系统实验 | 第41-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二值序列编码结构光深度获取 | 第47-55页 |
4.1 总体流程 | 第47-48页 |
4.2 模板设计 | 第48-49页 |
4.3 相位解码 | 第49-52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5-57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55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