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根本违约制度基本问题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根本违约的定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两大法系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4-19页 |
一 英美法系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4-17页 |
二 大陆法系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 第17-19页 |
第二章 CISG中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CISG中根本违约的构成 | 第19-22页 |
一 违约损害后果的严重性 | 第19-21页 |
二 违约损害后果的可预见性 | 第21-22页 |
第二节 CISG中的根本违约在实践中的认定 | 第22-26页 |
一 基本案情 | 第22-23页 |
二 事实认定与裁判结果 | 第23-24页 |
三 法律认定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CISG中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与特殊处理 | 第26-36页 |
第一节 法律后果 | 第26-30页 |
一 解除合同 | 第26-27页 |
二 损害赔偿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根本违约下的特殊处理 | 第30-36页 |
一 分批交货争议解决 | 第30-33页 |
二 因不可抗力而违约的免责 | 第33-34页 |
三 情势变更导致违约的免责 | 第34-36页 |
第四章 CISG根本违约制度对我国《合同法》完善的启迪 | 第36-44页 |
第一节 我国《合同法》中根本违约制度立法的现状 | 第36-38页 |
一 我国《合同法》中根本违约的由来 | 第36-37页 |
二 根本违约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的现状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合同法》中根本违约制度的不足 | 第38-40页 |
一 根本违约概念的缺失 | 第38页 |
二 根本违约判定标准不明确 | 第38-40页 |
第三节 CISG根本违约对完善《合同法》的启示 | 第40-44页 |
一 明确《合同法》中根本违约的概念 | 第40-42页 |
二 明确《合同法》中根本违约的判定标准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