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2-20页 |
| 1.1 介形类研究简史 | 第15-16页 |
| 1.2 中国介形类化石研究简史 | 第16-17页 |
| 1.3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7-20页 |
| 第2章 地质背景与地层概况 | 第20-31页 |
| 2.1 胶莱盆地 | 第20-25页 |
| 2.1.1 地质背景 | 第20-22页 |
| 2.1.2 研究剖面和地层 | 第22-25页 |
| 2.2 平邑盆地 | 第25-31页 |
| 2.2.1 地质背景 | 第25-27页 |
| 2.2.2 研究剖面和地层 | 第27-31页 |
| 第3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1-45页 |
| 3.1 介形类形态特征及形态术语 | 第31-40页 |
| 3.1.1 介形类形态特征 | 第31-34页 |
| 3.1.2 介形类化石形态术语 | 第34-40页 |
| 3.2 研究材料 | 第40-41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41-45页 |
| 3.3.1 介形类化石处理方法 | 第41-43页 |
| 3.3.2 介形类生物地层学方法 | 第43页 |
| 3.3.3 介形类化石与古环境恢复 | 第43-45页 |
| 第4章 胶莱盆地和平邑盆地介形类生物地层学 | 第45-52页 |
| 4.1 胶莱盆地介形类生物地层学 | 第45-49页 |
| 4.2 平邑盆地介形类生物地层学 | 第49-52页 |
| 第5章 胶莱盆地和平邑盆地古环境研究 | 第52-58页 |
| 5.1 胶莱盆地古环境研究 | 第52-55页 |
| 5.1.1 介形类多样性 | 第52页 |
| 5.1.2 介形类埋藏学 | 第52-54页 |
| 5.1.3 古环境研究 | 第54-55页 |
| 5.2 平邑盆地古环境研究 | 第55-58页 |
| 第6章 类女星介科(Talicyprididae)的演化 | 第58-95页 |
| 6.1 类女星介科的分类位置 | 第58-76页 |
| 6.2 类女星介科的演化 | 第76-95页 |
| 6.2.1 类女星介科多样性演变 | 第76-79页 |
| 6.2.2 类女星介科的古地理分布和起源 | 第79-95页 |
| 第7章 系统古生物学 | 第95-117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117-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40页 |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140-155页 |
| 致谢 | 第155-157页 |
| 个人简历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7-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