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拟骚之作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9-10页 |
二、历代对两汉拟骚之作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范围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骚之源流及其特征 | 第14-21页 |
第一节 骚体的形成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以“骚”代“楚辞”与“拟骚”的界定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拟骚之作的形式特征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汉代拟骚之作兴盛的原因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汉代拟骚之作的集结——《楚辞章句》中的汉人拟骚作品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在内容、形式、体式上对屈原作品的接受与模拟 | 第21-26页 |
第二节 拟骚之作之主体思想的流变与艺术手法的开拓 | 第26-29页 |
第三节 拟骚之作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未收录《楚辞》中的汉人拟骚作品——两汉骚体赋 | 第31-44页 |
第一节 骚体赋的先驱——贾谊的《吊屈原赋》与《鵩鸟赋》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西汉中后期骚体赋中对楚辞的模拟 | 第33-37页 |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拟作——对西汉拟骚作品的“模拟” | 第37-41页 |
第四节 骚体赋在题材上的开拓与体式上的新变 | 第41-42页 |
第五节 骚体赋未收录《楚辞章句》中之原因探索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