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横断层的分类 | 第9-12页 |
1.2.2 横断层的分段作用 | 第12-13页 |
1.2.3 横断层的控藏作用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6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6-17页 |
2.2 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特征 | 第17-20页 |
2.3 地层发育概况 | 第20-24页 |
2.4 工区含油气概况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横断层的识别及其构造特征 | 第26-39页 |
3.1 遥感地貌解译及地质识别 | 第26-30页 |
3.1.1 横向河流发育区域 | 第28页 |
3.1.2 沿东西走向的构造地形和岩性变化 | 第28-29页 |
3.1.3 构造的线性切割 | 第29-30页 |
3.2 重磁资料识别基底横断层 | 第30-33页 |
3.3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 第33-36页 |
3.3.1 走滑横断层 | 第33-35页 |
3.3.2 张性横断层 | 第35-36页 |
3.4 研究区横断层分布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横断层形成机制 | 第39-44页 |
4.1 走滑横断层 | 第39-42页 |
4.1.1 基底活化型 | 第39-40页 |
4.1.2 盖层撕裂型 | 第40-42页 |
4.2 张性横断层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横断层的控沉积作用 | 第44-55页 |
5.1 水流对岩体的侵蚀作用 | 第44-45页 |
5.2 库车前陆冲断带的地形及水文情况 | 第45-48页 |
5.2.1 研究工区的地形 | 第45-46页 |
5.2.2 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水文情况 | 第46-48页 |
5.3 断层-河道的演化 | 第48-55页 |
5.3.1 横向河流的河谷形态特征 | 第48-50页 |
5.3.2 横断层-横向河道的演化模式 | 第50-51页 |
5.3.3 横断层-河道-冲积扇的对应效应 | 第51-52页 |
5.3.4 “断-河-扇”效应对古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52-55页 |
第六章 横断层对其他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 | 第55-65页 |
6.1 横断层对构造圈闭的控制作用 | 第55-59页 |
6.1.1 圈闭的分段展布规律——以秋里塔格构造带为例 | 第55-58页 |
6.1.2 横断层对圈闭的直接控制作用 | 第58-59页 |
6.2 横断层对储层的改善作用——以库车河地区横断层为例 | 第59-61页 |
6.3 横断层控制油气运移——以克拉2气田为例 | 第61-62页 |
6.4 横断层控藏模式 | 第62-6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