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2-20页 |
(一)康德“人的尊严”观 | 第12-14页 |
(二)黑格尔“人的尊严”观 | 第14-16页 |
(三)费尔巴哈“人的尊严”观 | 第16-18页 |
(四)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人的尊严”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 第18-20页 |
二、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理论内涵 | 第20-33页 |
(一)“人的尊严”基本内涵 | 第21-23页 |
(二)“人的尊严”实现的基本路径 | 第23-25页 |
(三)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基本维度 | 第25-33页 |
三、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33-40页 |
(一)树立和弘扬人的尊严理念 | 第33-34页 |
(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尊严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 第34-35页 |
(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人的尊严实现创造精神条件 | 第35-36页 |
(四)完善民主制度,为人的尊严实现营造政治环境 | 第36-37页 |
(五)加强社会保障,为人的尊严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