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与市场论文--广告论文

节日广告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表征和意义建构--以春节广告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节日广告相关研究第11-12页
        1.2.2 广告的叙事学研究第12-14页
        1.2.3 广告的符号学表征第14-15页
        1.2.4 广告的文化认同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创新之处和不足第18-19页
2 节日广告及相关理论梳理第19-27页
    2.1 传统节日文化和节日广告第19-22页
        2.1.1 传统节日文化的来源和现状第19-20页
        2.1.2 节日广告的概念和特征第20-22页
    2.2 相关理论梳理第22-27页
        2.2.1 索绪尔和罗兰·巴特关于符号学的理论第22-24页
        2.2.2 叙事学理论第24-25页
        2.2.3 霍尔的表征理论第25-27页
3 节日广告的内容分析第27-42页
    3.1 编码操作第27页
    3.2 编码统计与数据分析第27-42页
        3.2.1 符号与意象第29-35页
        3.2.2 叙事结构第35-39页
        3.2.3 主题和风格第39-42页
4 节日广告的文化表征第42-67页
    4.1 作为表征基础的符号第43-55页
        4.1.1 “麻将”:从传统游戏到久远回忆的隐喻第43-45页
        4.1.2 “行李”:从普通物品到情感的载体第45-47页
        4.1.3 “陪伴”:语言锚固孝的意涵第47-49页
        4.1.4 “吃团圆饭”:从节日习俗转变成家庭仪式第49-51页
        4.1.5 “红色”:从视觉符号到中华文化的象征第51-52页
        4.1.6 “陌生人们”:人物符号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第52-55页
    4.2 作为时空语境的叙事第55-59页
        4.2.1 线性叙事形成时空的连续统一第55-57页
        4.2.2 非线性叙事呈现意义的丰富性第57-58页
        4.2.3 叙事时空和场景突变表现戏剧性第58-59页
    4.3 作为意义核心的主题第59-67页
        4.3.1 “崇礼”:社交习俗中的人情第60-61页
        4.3.2 “团圆”:“家”文化的认同第61-63页
        4.3.3 “孝”:民族情感的体现第63-64页
        4.3.4 “传承”:家族文化的延续第64-67页
5 节日广告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互影响第67-75页
    5.1 广告作为传统节日的一面镜子第67-68页
    5.2 广告运作逻辑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改造第68-71页
        5.2.1 对人物和空间的选择性建构第69页
        5.2.2 利用“放大的场景”建构叙事第69-70页
        5.2.3 重新建构节日仪式和内涵第70-71页
    5.3 节日广告所维系的文化认同第71-75页
        5.3.1 意义共享:从节日仪式到广告仪式第72页
        5.3.2 文化归属:从广告仪式到文化认同第72-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一口通商时期中国对东南亚的帆船贸易(1757-1840)
下一篇:台湾竞选广告的喜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