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试析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前言 | 第12-17页 |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三) 论文方法、思路与结构 | 第16-17页 | 
| 二、“奇观”的定义与理论谱系 | 第17-36页 | 
| (一) 何谓“奇观” | 第17-25页 | 
| 1. “奇观”释义 | 第17-21页 | 
| 2. 媒介社会与奇观现象的产生 | 第21-25页 | 
| (二) “奇观”的理论谱系 | 第25-36页 | 
| 1. 德波:景观社会 | 第26-30页 | 
| 2. 鲍德里亚:从景观社会到符号社会 | 第30-32页 | 
| 3. 凯尔纳:媒体奇观 | 第32-35页 | 
| 4. 小结 | 第35-36页 | 
| 三、奇观的构成 | 第36-49页 | 
| (一) 个案举隅:“蕾力事件” | 第36-42页 | 
| 1. 事件过程 | 第37-40页 | 
| 2. 事件分析 | 第40-42页 | 
| (二) 奇观的构成要素 | 第42-49页 | 
| 1. 奇观事件中的个人与奇观聚众 | 第42-45页 | 
| 2. 奇观事件中的媒体 | 第45-47页 | 
| 3. 奇观事件中的政府 | 第47-48页 | 
| 4. 奇观事件中的经济集团 | 第48-49页 | 
| 四、结语 | 第49-54页 | 
| (一) 媒体与“反奇观” | 第51-52页 | 
| (二) 大众与“反奇观”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