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1 导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框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8-19页 |
2 招商引资部门考核机制相关理论 | 第19-26页 |
2.1 招商引资概述 | 第19-20页 |
2.2 政府部门考核机制概述 | 第20-23页 |
2.2.1 考核机制的内涵 | 第20页 |
2.2.2 政府部门考核机制的内涵和特点 | 第20-21页 |
2.2.3 政府部门考核机制的原则 | 第21-22页 |
2.2.4 政府部门考核机制的模式 | 第22页 |
2.2.5 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22-23页 |
2.3 考核机制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3.1 目标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3 激励机制理论 | 第24页 |
2.4 考核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 第24-26页 |
3 SW市招商引资部门考核机制现状及问题 | 第26-38页 |
3.1 SW市基本概况 | 第26页 |
3.2 SW市招商引资部门考核机制基本情况 | 第26-33页 |
3.2.1 考核内容 | 第27-29页 |
3.2.2 考核的实施主体 | 第29-30页 |
3.2.3 考核程序 | 第30-32页 |
3.2.4 考核结果的应用 | 第32-33页 |
3.3 考核机制在SW市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 | 第33-34页 |
3.3.1 扩大招商引资的影响力 | 第33页 |
3.3.2 提升经济开放协作水平 | 第33页 |
3.3.3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 第33页 |
3.3.4 加强招商引资基础建设 | 第33-34页 |
3.4 SW市招商引资部门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4.1 考核内容过于突出经济指标 | 第34-35页 |
3.4.2 考核实施主体功能不全 | 第35页 |
3.4.3 考核重程序轻结果 | 第35-36页 |
3.4.4 缺少惩罚措施 | 第36页 |
3.5 考核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3.5.1 目标任务增长压力大 | 第36页 |
3.5.2 考核实施主体范围小 | 第36页 |
3.5.3 考核过程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36-37页 |
3.5.4 考核结果应用片面化 | 第37-38页 |
4 政府部门考核机制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38-44页 |
4.1 我国政府部门考核机制实践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第38-39页 |
4.1.1 目标管理责任制 | 第38页 |
4.1.2 服务承诺制 | 第38页 |
4.1.3 多种方式的公民评议活动 | 第38-39页 |
4.2 若干启示 | 第39-44页 |
4.2.1 天水市 | 第39-40页 |
4.2.2 淄博市 | 第40-41页 |
4.2.3 昆明市 | 第41-44页 |
5 SW市招商引资部门考核机制完善对策 | 第44-50页 |
5.1 完善SW市政府部门考核机制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5.1.1 加快SW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科学招商 | 第44页 |
5.1.2 建立综合考评制度是推进科学招商的迫切需求 | 第44-45页 |
5.1.3 SW市已具备了开展招商引资综合考评的必要条件 | 第45页 |
5.2 完善SW市政府部门考核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5.2.1 服务导向原则 | 第45页 |
5.2.2 目标考核原则 | 第45-46页 |
5.2.3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6页 |
5.2.4 科学合理原则 | 第46页 |
5.2.5 客观公正原则 | 第46页 |
5.3 完善SW市政府部门考核机制的具体对策 | 第46-50页 |
5.3.1 合理设定考核目标 | 第46-47页 |
5.3.2 拓宽考核主体范围 | 第47页 |
5.3.3 改进考核程序 | 第47-49页 |
5.3.4 充分运用考核结果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