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9-11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设想 | 第15-17页 |
(一) 论文研究的重难点 | 第15-16页 |
(二)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阿齐克韦的家庭、教育背景及其时代 | 第17-31页 |
第一节 阿齐克韦的家庭背景 | 第17-20页 |
一、奥尼查贵族后裔 | 第17-18页 |
二、殖民地公务员 | 第18-19页 |
三、虔诚的基督教徒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阿齐克韦的教育背景 | 第20-27页 |
一、童年时期:学习尼日利亚传统知识 | 第21页 |
二、少年时期:到教会学校学习 | 第21-23页 |
三、青年时期:到美国深造 | 第23-27页 |
第三节 阿齐克韦的时代 | 第27-31页 |
一、黑人文化复兴的时代 | 第27-28页 |
二、泛非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 | 第28-30页 |
三、民族主义方兴未艾的时代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追求非洲解放与“新非洲”哲学思想的提出 | 第31-39页 |
第一节 阿齐克韦解放非洲的政治实践 | 第31-33页 |
一、回到非洲之前,立志解放非洲 | 第31-32页 |
二、回到非洲以后,进行精神改造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阿齐克韦的“新非洲”哲学思想 | 第33-39页 |
一、阿齐克韦提出“新非洲”哲学思想的背景 | 第34-37页 |
二、阿齐克韦“新非洲”哲学思想的内涵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主义思想形成 | 第39-53页 |
第一节 走向独立的准备时期(1937-1947) | 第39-42页 |
一、创办报刊,进行思想革命 | 第39-40页 |
二、初涉政党,转移工作重心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走向独立的奋斗时期(1944-1958) | 第42-48页 |
一、反对《理查兹宪法》,主张民族融合 | 第43-45页 |
二、反对《麦克费逊宪法》,倡导直接选举 | 第45-46页 |
三、反对《李特尔特宪法》,维护国家的统一 | 第46-48页 |
第三节 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1958-1960) | 第48-53页 |
一、阿齐克韦的内政思想 | 第48-50页 |
二、阿齐克韦的外交思想 | 第50-53页 |
第四章 独立后国家面临的问题与阿齐克韦的思想(1961-1966) | 第53-60页 |
第一节 独立以来尼日利亚面临的问题 | 第53-56页 |
一、部族主义主导下政党间争权夺利 | 第54-55页 |
二、地方分离主义之下政治腐败不堪 | 第55-56页 |
第二节 阿齐克韦的治国思想 | 第56-60页 |
一、消弭部族主义,促进民族一体化 | 第56-57页 |
二、完善三权分立,巩固政治统一 | 第57-60页 |
第五章 阿齐克韦政治思想的评述 | 第60-75页 |
第一节 阿齐克韦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60-64页 |
一、矢志不渝的追求尼日利亚的政治独立 | 第60-61页 |
二、坚持不懈的保障尼日利亚的经济安全 | 第61-62页 |
三、以实现社会平等为最终目标 | 第62-63页 |
四、以提倡宗教宽容为重要手段 | 第63-64页 |
第二节 阿齐克韦实现政治思想的手段和途径 | 第64-68页 |
一、用改良的方式争取尼日利亚的独立 | 第65-66页 |
二、用和平改革的方式进行独立国家的建设 | 第66-67页 |
三、用渐进的方式追求非洲的一体化 | 第67-68页 |
第三节 对阿齐克韦政治思想的评价 | 第68-75页 |
一、阿齐克韦政治思想的时代贡献 | 第69-71页 |
二、阿齐克韦政治思想中的时代局限性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8页 |
附录一、阿齐克韦生平年表 | 第77-79页 |
附录二、阿齐克韦演讲年表 | 第79-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