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油田油水分布规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完成工作量 | 第11页 |
1.4 主要成果 | 第11-13页 |
第2章 地质概况 | 第13-23页 |
2.1 构造位置 | 第13-14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4-16页 |
2.3 断裂及构造特征 | 第16-19页 |
2.3.1 断层发育特征 | 第16-18页 |
2.3.2 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2.4 储层特征 | 第19-23页 |
2.4.1 沉积体系 | 第19-21页 |
2.4.2 沉积微相特征 | 第21-23页 |
第3章 油水层识别 | 第23-33页 |
3.1 油水层识别难点 | 第23-26页 |
3.1.1 各断块储层岩性特征不同 | 第23-24页 |
3.1.2 各断块储层物性特征不同 | 第24-25页 |
3.1.3 各断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不同 | 第25-26页 |
3.2 油水层识别方法 | 第26-31页 |
3.2.1 北部区块油水层解释标准 | 第27-28页 |
3.2.2 中部区块油水层解释标准 | 第28-30页 |
3.2.3 南部区块油水层解释标准 | 第30-31页 |
3.3 应用效果评价 | 第31-33页 |
第4章 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第33-51页 |
4.1 油水分布特征 | 第33-45页 |
4.1.1 宏观特征 | 第33-35页 |
4.1.2 油藏类型 | 第35-45页 |
4.2 油水分布控制因素 | 第45-51页 |
4.2.1 烃源岩发育和油气疏导体系 | 第45-47页 |
4.2.2 断层封堵性控制 | 第47-51页 |
第5章 油水分布模式及潜力分析 | 第51-58页 |
5.1 成藏模式 | 第51-53页 |
5.2 潜力分析 | 第53-58页 |
5.2.1 乌108-112东侧断块 | 第53-55页 |
5.2.2 浊积体 | 第55-58页 |
第6章 主要认识与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