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混凝土真三轴力学性能试验与本构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混凝土破坏准则研究现状第12-22页
        1.2.1 混凝土内部裂缝发展过程第12页
        1.2.2 古典强度理论第12-18页
        1.2.3 三参数破坏准则第18页
        1.2.4 四参数破坏准则第18-19页
        1.2.5 五参数破坏准则第19-22页
    1.3 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现状第22-30页
        1.3.1 线弹性本构关系第22页
        1.3.2 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第22-23页
        1.3.3 弹塑性本构关系第23-26页
        1.3.4 流变学模型第26-28页
        1.3.5 内时理论第28-29页
        1.3.6 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第29-3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第二章 混凝土真三轴力学性能试验第31-49页
    2.1 试验概况第31-42页
        2.1.1 混凝土配合比第31页
        2.1.2 试件准备第31-32页
        2.1.3 试验设备第32-34页
        2.1.4 接触非线性的数值模拟第34-39页
        2.1.5 减摩措施第39-41页
        2.1.6 试验过程第41-42页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2-47页
        2.2.1 混凝土单轴受力试验结果分析第42-43页
        2.2.2 混凝土双轴受压试验结果分析第43-45页
        2.2.3 混凝土三轴受压试验结果分析第45-47页
    2.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混凝土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屈服准则第49-67页
    3.1 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特性第49页
    3.2 混凝土多轴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准则第49-56页
    3.3 混凝土的硬化法则第56-59页
    3.4 混凝土屈服面的确定第59-61页
    3.5 梯度下降算法拟合屈服面第61-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混凝土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第67-87页
    4.1 各向异性增量模型的矩阵表达第67-70页
    4.2 塑性演化法则第70-73页
        4.2.1 屈服条件第70-71页
        4.2.2 硬化法则第71页
        4.2.3 流动法则与加卸载准则第71-72页
        4.2.4 混凝土的塑性演化法则第72-73页
    4.3 损伤准则与损伤演化法则第73-77页
        4.3.1 混凝土的损伤破坏形态第73-74页
        4.3.2 应力张量的正负分解第74-75页
        4.3.3 混凝土的损伤准则第75-77页
        4.3.4 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法则第77页
    4.4 混凝土本构关系的数值算法第77-86页
        4.4.1 微分方程的数值算法第78页
        4.4.2 算子分离算法第78-83页
        4.4.3 本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分析第83-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数值检验第87-101页
    5.1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程序实现第87-92页
    5.2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有限元二次开发第92-98页
        5.2.1 usermat用户子程序调用机理第92-94页
        5.2.2 三点弯曲缺口梁的有限元分析第94-98页
    5.3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3页
    6.1 结论第101-102页
    6.2 展望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附录第109-113页
作者简介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综合医院室内照明对人的情绪影响研究
下一篇:离合式承压箱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