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人星状病毒生物学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 病毒诱导Ⅰ型干扰素表达信号通路 | 第21-23页 |
1.3 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应用 | 第23-25页 |
1.3.1 酵母双杂交原理 | 第23-24页 |
1.3.2 酵母双杂交系统特点 | 第24-25页 |
1.3.3 酵母双杂交的应用 | 第25页 |
1.4 nsP1a/1重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的意义 | 第25-26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1对IFN-β的影响 | 第27-5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7-47页 |
2.1.1 材料 | 第27-36页 |
2.1.2 方法 | 第36-47页 |
2.2 结果 | 第47-52页 |
2.2.1 PCR扩增nsP1a/1片段 | 第47-48页 |
2.2.2 重组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48-49页 |
2.2.3 转染细胞中EGFP基因的表达 | 第49-50页 |
2.2.4 Western blot检测nsP1a/1基因的表达 | 第50页 |
2.2.5 RT-PCR检测nsP1/1对poly(I:C)刺激产生的IFN-β的影响 | 第50-51页 |
2.2.6 Real-Time qPCR检测nsP1a/1对poly(I:C)刺激产生IFN-β的影响 | 第51-52页 |
2.3 讨论 | 第52-54页 |
2.3.1 载体选择策略 | 第52-53页 |
2.3.2 poly(I:C)刺激IFN-β的产生 | 第53页 |
2.3.3 nsP1a/1对IFN-β的影响 | 第53-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1转录活性测定 | 第55-8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8页 |
3.1.1 材料 | 第55-59页 |
3.1.2 方法 | 第59-68页 |
3.2 结果 | 第68-78页 |
3.2.1 钓饵载体pGBKT7的改造 | 第68-69页 |
3.2.2 nsP1a/1基因的克隆 | 第69-70页 |
3.2.3 钓饵载体nsP1a/1-pGBST7的构建及鉴定 | 第70页 |
3.2.4 钓饵蛋白对Y2HGold酵母细胞毒性检测 | 第70-71页 |
3.2.5 钓饵蛋白对酵母细胞转录活性检测 | 第71-72页 |
3.2.6 钓饵蛋白转录活性区域的鉴定 | 第72-75页 |
3.2.7 nsP1a/1转录活性功能分析 | 第75-76页 |
3.2.8 文库筛选 | 第76-78页 |
3.3 讨论 | 第78-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1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81-101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81-91页 |
4.1.1 材料 | 第81-84页 |
4.1.2 方法 | 第84-91页 |
4.2 结果 | 第91-98页 |
4.2.1 nsP1a/1-His-pET-28a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91-93页 |
4.2.2 nsP1a/1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93-96页 |
4.2.3 nsP1a/1多克隆抗体性质鉴定 | 第96-98页 |
4.3 讨论 | 第98-100页 |
4.3.1 引物设计 | 第98页 |
4.3.2 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98页 |
4.3.3 原核表达菌株的选择 | 第98页 |
4.3.4 目的蛋白包涵体的纯化及复性 | 第98-99页 |
4.3.5 免疫策略 | 第99-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目录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