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羌塘西段中生代早期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演化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9-18页 |
|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9页 |
|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9-12页 |
| 1.3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 第15-17页 |
| 1.5 论文创新与特色 | 第17-18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34页 |
| 2.1 青藏高原概况 | 第18页 |
| 2.2 主要地体地质特征简介 | 第18-22页 |
| 2.3 南羌塘区域地质特征 | 第22-30页 |
| 2.4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 第30-34页 |
| 3 南羌塘增生杂岩带构造变形 | 第34-55页 |
| 3.1 冈玛错地区地质特征 | 第34-37页 |
| 3.2 冈玛错地区构造变形 | 第37-43页 |
| 3.3 构造变形时代 | 第43-46页 |
| 3.4 构造变形历史与意义 | 第46-50页 |
| 3.5 俯冲过程半定量研究 | 第50-55页 |
| 4 南羌塘石炭系构造变形 | 第55-62页 |
| 4.1 日土地区地质特征 | 第55-56页 |
| 4.2 日土地区构造变形 | 第56-59页 |
| 4.3 构造变形时代 | 第59-60页 |
| 4.4 构造变形意义 | 第60-62页 |
| 5 运动学分析 | 第62-68页 |
| 5.1 D1变形的运动学特征 | 第62-65页 |
| 5.2 D2变形的运动学特征 | 第65-66页 |
| 5.3 D3变形的运动学特征 | 第66页 |
| 5.4 D4变形的运动学特征 | 第66页 |
| 5.5 运动学模式对比研究 | 第66-68页 |
| 6 碎屑锆石特征 | 第68-80页 |
| 6.1 样品采集 | 第70页 |
| 6.2 样品特征 | 第70-71页 |
| 6.3 测试方法 | 第71-72页 |
| 6.4 碎屑锆石特征和年龄谱 | 第72-74页 |
| 6.5 区域对比与源区分析 | 第74-77页 |
| 6.6 被动陆缘恢复 | 第77-80页 |
| 7 讨论 | 第80-89页 |
| 7.1 双层结构的存在 | 第80-81页 |
| 7.2 剪切反向的存在 | 第81页 |
| 7.3 正断层的重新激活 | 第81-82页 |
| 7.4 双向俯冲的存在 | 第82-86页 |
| 7.5 增生杂岩动力学过程及演化模式 | 第86-89页 |
| 8 结论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7页 |
| 附件 | 第107-169页 |
| 附录 | 第169-170页 |